毛澤東接見紅衛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66年10月1日國慶典禮上毛澤東林彪在天安門廣場上接見紅衛兵

毛澤東接見紅衛兵,也稱毛主席接見紅衛兵,是指文化大革命初期,1966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北京連續八次接見來自各地的紅衛兵和院校師生,從而促使文化大革命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也鞏固了林彪的地位和加速了國家主席劉少奇等人的失勢。其中,1966年8月18日毛澤東第一次接見紅衛兵,直接造成了北京的「紅八月大屠殺事件,而該事件也被認為是中國文革期間「紅色恐怖」的源頭[1][2][3][4][5]

概述[編輯]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不久,毛澤東在3個多月時間裏先後8次接見紅衛兵和學校師生,在當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6]

第一次[編輯]

1966年8月18日,北京舉行「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大會」,毛澤東首次在天安門廣場接見來自全國各地的100萬紅衛兵和學校師生。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在講話中號召打倒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打倒一切牛鬼蛇神。會上發言的群眾代表有北京大學的聶元梓以及各地的大中學生代表。北京師大附中紅衛兵宋彬彬給毛澤東戴上了紅衛兵袖章[7]。會後,毛澤東檢閱了遊行隊伍,在檢閱過程中,他說:「這個運動規模很大,確實把群眾發動起來了,對全國人民的思想革命化有很大意義。」[8]8月18日開始,北京的紅八月期間發生了大屠殺。[1][2][3]

第二次[編輯]

同月31日,毛澤東與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分乘敞篷汽車繞天安門廣場一周,第二次接見了50萬名各地紅衛兵和師生。毛澤東同林彪賀龍乘坐車隊的第一輛汽車,其後為周恩來陶鑄聶榮臻江青乘坐的第二輛車,鄧小平康生劉少奇陳毅乘坐第三輛車,朱德李富春陳雲董必武乘坐第四輛車,葉劍英蕭華王任重劉志堅張春橋乘坐第五輛車。所有領導人都和毛澤東一樣身穿綠軍裝。車隊進入天安門廣場後,在人群中間緩緩而行,毛澤東不時向人們招手致意。原本席地而坐的紅衛兵見到後,情緒激動,手中揮舞着《毛主席語錄》,不停呼喊「毛主席萬歲」。後面的人為了更真切地看到毛澤東,拼命往起跳,往前擁。擔任警衛的部隊手挽着手,組成一道人牆,竭盡全力頂住人潮,維持着通道。即使這樣,有些地方仍被擁擠的人潮堵塞了通道,迫使車隊不得不停下來[9]

第三次[編輯]

9月5日,國務院發佈《關於組織外地高等學校革命學生、中等學校革命學生代表和革命教職工代表來京參觀文化大革命運動的通知》,全國學校停課,學生全國大串聯,學生的旅費和食宿均由國家支付。1966年9月15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第三次接見了各地及首都的紅衛兵和師生約100萬人。林彪在會上講話中說,紅衛兵的鬥爭大方向始終是正確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講話中則強調,要一手抓革命,一手抓生產[10]

第四次[編輯]

1966年10月1日,北京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7周年大會,毛澤東第四次接見來自全國各地的150萬紅衛兵和群眾。會後舉行了盛大遊行[10]

第五次[編輯]

1966年10月18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第五次接見串聯到京的150萬紅衛兵和師生,並和中央領導人分乘敞篷汽車檢閱了紅衛兵隊伍[11]。同日,紅衛兵在北京的遊行隊伍中喊出打倒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口號[10]。一說當天紅衛兵在長安街兩側席地而坐,沒有舉行遊行。

第六次[編輯]

1966年11月3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第六次接見來自各地的紅衛兵和師生,時間持續7個小時,人數達200萬[11]。同日,林彪發表接見講話[12]王維舟還專門到這些師生代表住地接見了他們[13]

第七次[編輯]

1966年11月10日、11日,毛澤東第七次接見180萬人[10]

第八次[編輯]

1966年11月25日、26日,毛澤東第八次接見紅衛兵共250萬人[14]

至此,毛澤東先後接見了1100-1300萬人[15][16]。通過這8次接見,各地紅衛兵士氣大漲,從而促使文化大革命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展開[17][18]

圖庫[編輯]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王友琴. 文革受难者 ——关于迫害、监禁和杀戮的寻访实录 (PDF). 芝加哥大學.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0-12). 
  2. ^ 2.0 2.1 王友琴. 恐怖的“红八月”. 《炎黃春秋》. [2019-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0) (中文). 
  3. ^ 3.0 3.1 遇羅文. 文革时期北京大兴县大屠杀调查. 香港中文大學. [2019-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中文). 
  4. ^ 熊景明; 宋永毅; 余國良. 中外學者談文革.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8-06-15 [2020-01-09]. ISBN 978-988-17563-3-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9) (俄語). 
  5. ^ 47周年回放:再忆文革“八.一八”和 “红八月”. 自由亞洲電台. [2019-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0) (中文(中國大陸)). 
  6. ^ 王芳等主編. 百年老照片 第3册. 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1998.01: 245. ISBN 7-80127-414-8. 
  7. ^ 劉平著. 我的中国梦 从红卫兵到CEO.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2014.01: 54-55. ISBN 978-7-5171-0275-5. 
  8. ^ 巢峰主編. 毛泽东思想大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3.12: 1016. ISBN 7-5326-0284-2. 
  9. ^ 廖漢生編 (編). 廖汉生回忆录.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12-04: 490–492. ISBN 978-7-5065-6364-2. 
  10. ^ 10.0 10.1 10.2 10.3 陳丹燕. 一个女孩. 福州: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4.01: 258–259. ISBN 7-5395-4983-1. 
  11. ^ 11.0 11.1 孫毅夫著. 共和国沧桑回顾 我亲历的往事.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5.07: 144–148. ISBN 978-7-02-010488-8. 
  12.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教研室編.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25 上 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 黨史出版社. 1988.10: 153. 
  13. ^ 章百家,黃修榮主編. 中共党史人物传 第89卷.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5.11: 338. ISBN 978-7-5098-3042-0. 
  14. ^ 李學昌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典 1949-2009. 世界圖書上海出版公司. 2009.09: 253. ISBN 978-7-5062-9488-1. 
  15. ^ 郭小東著. 1966的獒. 廣州:花城出版社. 2015.01: 142. ISBN 978-7-5360-7105-6. 
  16. ^ 王令金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4.05: 182. ISBN 978-7-5117-2075-7. 
  17. ^ 曹英耀著. 年轮. 香港:中國文化出版社. 2014.01: 160–162. ISBN 9881569141. 
  18. ^ 張晉藩,海戚,初尊賢. 国史大辞典.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2.11: 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