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懋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但懋辛
但懋辛
怒剛
出生1886年1月25日
 大清四川省榮縣方家沖
逝世1965年11月7日(1965歲—11—07)(79歲)
 中國四川省成都市
職業中華民國軍事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但懋辛(1886年1月25日—1965年11月7日),怒剛四川榮縣人,中華民國軍事及政治人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1]

生平[編輯]

參加革命[編輯]

1886年1月25日,但懋辛生於四川榮縣方家沖一個富裕人家。但懋辛之父是一位醫生。但懋辛自幼入私塾,12歲時赴井研縣私塾學習,和熊克武是同學,老師是吳蜀籌。1904年,但懋辛18歲時,和熊克武考取成都東文學堂(即留日預備學堂)。同年12月,但懋辛、熊克武自上海日本橫濱,隨後到東京。此後,他們首先在東京大成中學補習日語,後入東斌學堂學軍事。當時,清政府嚴禁自費留學生學軍事,東斌學堂則是一所私立振武學校,由日本士寺尾亨博士為支持中國革命而創辦。1905年7月25日,補習班的翻譯程家檉下課時在黑板上寫下:「孫逸仙先生到了東京。」仰慕孫中山的但懋辛看到後,乃和熊克武找程家檉打聽,遇到了在程家檉家的孫中山,並和孫中山進行談話。[1]

1905年8月19日,但懋辛經黃興介紹,孫中山主盟,加入中國同盟會。8月20日,在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上,但懋辛當選評議會評議員。大會決定成立中國同盟會四川分會,但懋辛的任務是宣傳、聯絡。中國同盟會成立後,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嚴格監管中國留學生。日本政府於11月2日發布《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為對此進行抗議,12月6日,在東京的中國留學生罷課遊行,但懋辛作為糾察員負責維持罷課遊行隊伍的秩序。12月8日,因不滿《朝日新聞》誣衊中國人,留學生陳天華自殺。中國留學生決定集體歸國。12月下旬,但懋辛在碼頭為熊克武秋瑾等人送行。[1]

不久,但懋辛回到上海,向熊克武傳達了中國同盟會總部的要求,該要求命他們以辦學作為掩護,在上海創辦聯絡站,負責日本、上海和中國內地同盟會會員的聯絡工作。1906年2月,經熊克武、但懋辛等中國同盟會會員努力,中國公學開學,該校即中國同盟會在上海的聯絡機關。同年6月,奉中國同盟會之命,但懋辛和熊克武赴上海西牢迎接因蘇報案坐牢的章太炎出獄。隨後,但懋辛派人將章太炎送往日本。不久,孫中山化名「高野」,乘坐法國郵輪經上海赴新加坡,但懋辛和熊克武負責保衛,並登船向孫中山匯報國內同盟會活動情況。後來,熊克武奉命回四川成立中國同盟會瀘州分部,進行武裝鬥爭,但懋辛則留在上海繼續辦聯絡站。1908年5月,中國同盟會自東京為四川的革命黨人購置了一批槍枝彈藥,經但懋辛安排運到了四川革命黨人處,為廣安起義做了準備。[1]

刺殺載灃[編輯]

1908年9月,但懋辛奉中國同盟會之命聯繫吳玉章,置辦軍火、成立暗殺團,準備炸死端方。但懋辛、黃復生喻培倫等人自日本赴漢口偵察端方行蹤。在革命黨人孫武的協助下,但懋辛等人確定了暗殺計劃。端方則佯裝經漢口赴北京,但到鎮江後又回上海。但懋辛等乃追蹤至上海,端方改乘輪船赴北京。但懋辛等追至北京,乃改刺殺對象為清朝重要大臣。他們在琉璃廠開辦「守真照相館」,但懋辛主持館務,喻培倫在館內秘密製造炸彈。同年12月,汪精衛到達北京,大家再次進行研究,準備炸奕劻載洵載濤,但均未成功,後來改炸攝政王載灃。1909年2月21日,他們在什剎海旁的甘水橋下埋設炸藥,被乘車人發現並報警。汪精衛黃復生被捕,但懋辛逃離北京回到上海。[1]

黃花崗起義[編輯]

1909年5月,但懋辛、熊克武、吳玉章、井勿幕等在香港學習炸彈製造。但懋辛、喻培倫和黃興胡漢民一日赴怡園喝茶,黃興認為暗殺清朝大臣不解決問題,孫中山也不贊成。但懋辛認為,過去革命力量使用過於分散,不如集中革命力量在廣州舉行大規模起義。大家同意但懋辛的提議,決定黃興、胡漢民找孫中山向華僑募款,但懋辛、喻培倫回上海進行準備。[1]

1911年1月,但懋辛、熊克武、喻培倫等再赴香港,開始籌備起義。2月初,但懋辛、熊克武、喻培倫赴廣州察看地形。2月中旬,但懋辛攜10萬元赴日本交給吳玉章購買武器彈藥。革命黨人將軍火分為六批運回中國,但懋辛負責押送第五批,於3月28日抵達廣州。當天,黃興和眾人商定,於3月29日下午5點30分舉行起義。在黃花崗起義中,但懋辛衝進兩廣總督府時負傷,喻培倫為其包紮,後來熊克武扶其撤退,但清軍搜查甚嚴,但懋辛讓熊克武到東一區找巡官李天均(革命黨人)回香港。李天均送走了熊克武,卻因膽小而未搭救但懋辛。此後,但懋辛赴東一區找李天均,途中被捕。巡警道王秉恩見其自供狀文辭巧妙,惜其才學,乃上報假稱但懋辛是自首,為其開脫。[1]

辛亥革命[編輯]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但懋辛自廣東被解回四川時,重慶已經宣布獨立,但懋辛因此獲得自由。但中國同盟會的會員們以為其真自首了,只讓其在新政府的招待所中當招待。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民立報》還發表文章斥責但懋辛自首。在討論參謀長的人選時,謝持認為其自首屬貪生怕死,新任財政部部長李湛陽對此進行澄清,但懋辛乃被推為蜀軍政府參謀長。[1]

1912年4月,成都和重慶的軍政府合併,在成都設四川都督府,尹昌衡任都督、張培爵任副都督,但懋辛任成都府知府兼四川團務督辦。熊克武奉孫中山命率部返回四川時,萬縣劉漢卿率巡防軍奉都督尹昌衡手下軍團長胡景伊之命截擊。但懋辛聞訊提前通知熊克武,並找副都督張培爵商量,力圖阻止火併。但是戰事依然發生,劉漢卿被熊克武擊敗。[1]

反袁世凱[編輯]

1912年7月,四川都督尹昌衡率兵赴川邊,袁世凱乃派胡景伊代理都督。四川的革命黨人很不滿,但懋辛乃辭去成都府知府職務,赴重慶任熊克武的第5師參謀長。[1]

二次革命中,1913年8月4日,熊克武就任四川討袁總司令,楊庶堪為民政廳長,劉植藩為總參謀長,但懋辛為副總參謀長。8月8日,但懋辛赴永川督戰,此後不斷取勝。但黃興李烈鈞討袁失敗。四川都督胡景伊電告袁世凱求援,袁世凱派滇、黔、陝、甘、鄂五省軍隊會剿熊克武。熊克武率討袁軍退出重慶,第5師解散。[1]

1914年8月,但懋辛、李根源陳炯明李烈鈞、熊克武、程潛等100餘人在東京成立歐事研究會。1915年2月,四川的革命黨人在上海開會,但懋辛與會。9月初,熊克武自海外回到上海,邀但懋辛赴南洋為倒袁進行準備。但懋辛在啟程前獲悉袁世凱已命各省於年底前召集代表會議,投票贊成君主立憲。他們乃取消赴南洋,致信李烈鈞商議雲南起兵事宜。隨後,熊克武、李烈鈞赴昆明,但懋辛在上海組織革命黨人回四川策動軍隊。12月,但懋辛赴雲南參加護國軍。12月23日,但懋辛、熊克武等隨護國軍第一支隊鄧泰中部赴敘府,途中熊克武收編大批地方民團和舊部,再次成立川軍,熊克武任護國軍四川招討軍總司令,但懋辛任參謀長。[1]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逝世,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此後熊克武任重慶鎮守使兼第5軍軍長,但懋辛任第9旅旅長。[1]

四川混戰[編輯]

1916年9月10日,孫中山就任大元帥。熊克武響應護法運動。1918年1月9日,熊克武任四川靖國軍總司令,在重慶同滇軍黔軍召開軍事會議,準備分三路進攻成都,討伐北京政府任命的四川督軍劉存厚。東路為滇軍顧品珍部、趙又新部,中路為黔軍袁祖銘部、王天培部,北路為但懋辛率呂超喻培棣自川北進軍成都。劉存厚聞訊率部逃跑。2月24日,熊克武電令但懋辛代理四川省省長。3月8日,大元帥孫中山任命熊克武為四川督軍。4月7日,但懋辛任四川靖國軍第一軍司令,此後他命呂超、喻培棣追擊劉存厚,劉存厚被驅至陝西漢中[1]

1919年4月27日,北洋政府的長江上游總司令吳光新發出感電,通告川東種鴉片、征煙捐,輿論乃多指責廣州政府。孫中山命熊克武查辦,熊克武乃任命但懋辛為查煙督辦,到川東禁菸。但因禁菸有損唐繼堯的利益,唐繼堯乃令駐萬縣的滇軍旅長田種穀會同複查。因滇軍阻撓,但懋辛被迫辭職並回成都。[1]

1919年夏,熊克武部進攻滇軍。但懋辛師攻克簡陽,後來又攻克內江。但因唐繼堯從中分化,但懋辛部軍心渙散,作戰連敗。[1]

1920年,唐繼堯聯合四川的國民黨人黃復生盧師諦呂超等發兵反對熊克武。唐繼堯令駐紮川南的滇軍趙又新呂超攻成都,顧品珍內江石青陽同黔軍攻岳池合川。熊克武、但懋辛退往閬中,於閬中整編軍隊,成立靖國軍,熊克武自任督軍,下轄3個軍及1個師。其中,劉湘為第2軍軍長,劉成勳為第3軍軍長。但懋辛擔任第1軍軍長,轄喻培棣的第1師、張沖的第2混成旅、何光烈的第5師、余際唐的全川江防總隊。同年8月,熊克武發動驅滇黔之戰,任命劉湘為前敵總指揮,兩路進攻,但懋辛率第一路自綿陽羅江廣漢進攻成都,第二路則由三台中江金堂同第一路會合。9月8日到21日,雙方在龍泉驛交戰,滇軍失敗,趙又新瀘州陣亡,顧品珍不顧唐繼堯而回雲南。9月19日,劉湘奪取成都,10月15日,但懋辛再度占領重慶。10月30日,熊克武到達重慶後,同但懋辛、劉湘、賴心輝等商議四川善後辦法。[1]

1920年,中國各省紛紛主張自治及廢除督軍。12月10日,川軍將士聯名致電熊克武,要求四川自治、自主。經但懋辛支持,12月30日,熊克武正式通電解任督軍職務,宣布四川自治。但懋辛、劉湘分別代表第1、2軍通電支持。但懋辛還擬了《告全軍將士書》。北洋政府隨即任命劉存厚為四川督軍,熊克武為省長,劉湘為重慶鎮守使。熊克武當即通電拒絕該任命,第1軍軍長但懋辛、第2軍軍長劉湘、第3軍軍長劉成勳通電響應熊克武的決定,拒絕北洋政府的任命。[1]

劉存厚派兵鎮壓呼籲四川省自治的成都市民、學生,四川輿論譁然。1921年2月18日,熊克武、但懋辛、劉湘聯名通電宣布劉存厚之罪,舉兵三路討伐劉存厚。3月中旬,劉存厚率部退到陝西寧羌,成為「流亡督軍」。戰爭結束之後,熊克武通電退隱,劉湘出任四川總司令兼省長。[1]

劉湘在四川掌權後,不再支持聯省自治,轉而聯絡吳佩孚的代表孫傳芳,簽訂《川鄂聯防協定》,準備投向北京政府。1922年,劉湘邀請但懋辛赴重慶,提議第1、2軍裁兵。但懋辛同劉湘達成協議,第1軍裁楊春芳旅,第2軍裁湯子模旅。但懋辛裁兵之際獲得密報稱,劉湘乃借改編為名,準備消滅第1軍。但懋辛將該情況匯報熊克武,並向各友軍揭露劉湘的圖謀。川軍各部對劉湘十分不滿,劉湘被迫通電辭職。[1]

第2軍軍長楊森乘此時機遊說但懋辛同其合作,分掌軍政、民政,被但懋辛拒絕。此後楊森轉同劉湘合作,進攻但懋辛的第1軍。雙方開戰後,劉成勳以川軍總司令的名義發布通電討伐楊森,鄧錫侯擔任北路司令,賴心輝擔任東路司令,川北邊防軍張英第1旅也增援第1軍。討楊之戰獲勝,楊森自奉節逃至宜昌[1]

10月26日,在成都召開善後會議,經熊克武提議,會議作出決議:「一、四川採取聯省自治態度,促成國憲之合作統一;二、推劉成勳為川軍總司令,在省憲法未制之前,權攝民政;三、廢除軍長制,分期裁兵;四、破除防區,統一財政。」[1]

鄧錫侯、陳國棟不滿廢除軍長制,川軍再次內訌。1923年2月,鄧錫侯、陳國棟同第1軍在江津永川銅梁大足榮縣內江資中進行拉鋸戰。楊森部在吳佩孚的支持下占領重慶。6月4日,孫中山任命熊克武為四川討賊軍總司令,賴心輝為前敵總指揮。但懋辛率第1師、第6師及第2混成旅、第8混成旅在上川東同吳佩孚方面的劉湘、楊森、潘文華唐式遵黔軍袁祖銘等戰鬥20餘天。因軍心渙散,但懋辛部占領重慶後又失守,部隊一度瓦解。[1]

從北伐到內戰[編輯]

失敗之後,但懋辛被熊克武派遣,同湖北討賊總司令孔庚石青陽一起赴貴陽劉顯世達成三省合作意向。隨後徵得雲南唐繼堯同意,但懋辛擬成《建國聯軍協議》,三省代表簽字。建國聯軍由此成立,唐繼堯任總司令,劉顯世任副司令。熊克武任前敵各軍總司令兼建國聯軍川軍總司令,駐湖南常德[1]

協議達成後,但懋辛、石青陽、孔庚攜協議赴廣東向孫中山匯報,獲得孫中山讚賞。孫中山任命但懋辛為大元帥大本營政治顧問兼國民參政員。為了北伐,孫中山派但懋辛赴東江說服陳炯明林虎同廣東革命政府保持一致。孫中山對但懋辛稱:「只要陳炯明寫一個悔過書,(對陳反對他的事)就不加追究。」但懋辛到東江會見陳炯明,陳炯明則稱,需要林虎、洪兆麟同意才可答覆。但懋辛隨即又見林虎,林虎稱不會乘孫中山北伐之機進攻廣東。但懋辛完成任務,返回韶關向孫中山匯報。[1]

11月2日,孫中山應馮玉祥段祺瑞之邀赴北京「共籌統一建國之方略」,但懋辛隨行。抵達北京後,孫中山準備推動召開國民會議,但染病不起,乃派汪精衛張作霖段祺瑞商量同意開善後會議。但懋辛作為建國軍四川代表參加善後會議。後因南方代表提出邀請職業團體參加善後會議,遭段祺瑞反對,但懋辛乃據孫中山的指示退出了善後會議。[1]

胡景翼知熊克武準備北伐進攻武漢,乃邀請但懋辛自北京赴河南開封商討大計。受胡景翼委託,但懋辛、張沖洛陽聯絡憨玉琨。經但懋辛介紹,胡景翼同憨玉琨結拜。[1]

湖南趙恆惕十分忌憚熊克武在湖南駐軍,但胡景翼警告趙恆惕不得妨礙西南聯軍北伐。1925年2月,熊克武邀趙恆惕會談,但不歡而散。3月12日孫中山病逝於北京。3月 20日,但懋辛赴河南,逢胡景翼突然病逝,北伐計劃落空。6月,為免引起衝突,熊克武率部赴廣東連山連南陽山駐紮。汪精衛譚延闓蔣介石為奪熊克武的兵權,以熊克武派但懋辛勾結陳炯明的罪名,於8月16日將熊克武扣押於虎門,並通緝但懋辛。四川建國聯軍瓦解。[1][2]

在北京的但懋辛聞訊致信汪精衛,但無回音。但懋辛又轉赴上海、香港,試圖營救熊克武但未果。直到1927年熊克武之妻發現了孫中山赴北京前致熊克武的英文親筆信,托張群南京國民政府,蔣介石才不得不釋放熊克武。熊克武在香港車站受到但懋辛迎接。[1]

1929年,但懋辛和熊克武在上海再辦中國公學。1931年,蔣介石拘押胡漢民。但懋辛、熊克武試圖營救胡漢民,未能成功。[1]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楊森率第二十軍參加淞滬抗戰,但懋辛、熊克武赴戰地慰問官兵。淞滬抗戰失敗後,但懋辛赴南京任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1938年5月,但懋辛回成都定居,兼任川康綏靖公署高等顧問。1941年,但懋辛作為社會賢達出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兼川東辦事處主任。1943年,當選第三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5年,以陸軍上將退役。[1]

1947年,但懋辛當選四川第二行政區國大代表,1948年當選立法委員。他參加了金紹先等人在立法院組織的以反獨裁為目的的「二·五座談會」。在北平和談期間,座談會由但懋辛領銜發表了《擁護和談的宣言》。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成都前夕,但懋辛協助中國共產黨地 下組織在國民黨方面的軍政界策反,促使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魯崇義等起義。[1]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1949年10月18日政務院第六次會議提議,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第四次會議批准,但懋辛被任命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司法部部長。1950年7月,但懋辛赴北京開會,經李濟深朱蘊山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中央委員。民革川康臨時工委成立時,但懋辛出任副主任委員。[1]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撤銷了西南大區,但懋辛赴成都任職。他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人民代表,四川省政協第一、二、三屆副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委員、常委,民革四川省委主委。[1]

1965年11月7日,但懋辛因心力衰竭在四川省人民醫院病逝,享年79歲。[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但懋辛,民革中央,2008-09-27[永久失效連結]
  2. ^ 張憲文等主編. 中华民国史大辞典.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1.08: 977. ISBN 7-80643-4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