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JuneAugust/鎮國寺

座標37°17′08″N 112°16′15″E / 37.28556°N 112.27083°E / 37.28556; 112.2708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Zhenguo Temple
The Wanfo Hall of Zhenguo Temple. The tiled roof is decorated with small, ornate dragons. There is one door opening to a bricked courtyard
The Ten-Thousand Buddha Hall (Wànfó diàn) of Zhenguo Temple
基本資訊
Shanxi
位置Pingyao
宗教Buddhist
竣工963
Northern Han Dynasty
JuneAugust/鎮國寺
"Zhenguo Temple" in Simplified (top) and Traditional (bottom) Chinese characters
正體字 鎮國寺
簡化字 镇国寺

鎮國寺是一座中國佛教寺廟,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城以東的郝洞村。寺內最古老的殿堂萬佛殿,始建於五代十國北漢時的963年,以支撐屋頂和飛檐的巨大斗拱而著稱。大廳里的雕塑是中國現存的少數10世紀佛教雕塑之一。

歷史[編輯]

這座寺廟的歷史始於中國五代十國北漢天會7年[a]漢睿宗劉均時期[2],當時有記載說萬佛殿建成。這個日期寫在大廳的橫梁上,也是19世紀平遙縣的一部地方史所記載的日期。一塊寫於1819年的石碑也證實了這個日期[3]。該寺原名「京城寺」[b],明嘉靖19年[c]更名為「鎮國寺」[2]。萬佛殿是中國大陸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之一[6],也是中國歷史上較為短暫的北漢時期於二十一世紀唯一建在的建築[7]。雖然關於這座寺廟的歷史知之甚少,但是據寺內石碑上記載可知[8]:318,它分別在1151年[9]:632、1540年、1752年、1816年和1904年[9]:632進行了修繕[10]。現存各朝各代所建建築44間,彩塑51尊,100幅壁畫,碑碣20多通以及鐵鐘1口[11]:45。1965年該寺被公布為山西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更進一步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1997年,鎮國寺與平遙城、雙林寺一起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統稱為平遙古城[12]。1988年2月,鎮國寺正式對外開放參觀[6]

位置與布局[編輯]

鎮國寺位於黃土高原以東,晉中平原南部的平遙縣城東北襄垣鄉郝洞村北側,北緯37度17.119分,東經112度16.261分,海拔高度753米[13]:1。距離城區12.5千米[d][14],距離同蒲鐵路洪善站大約1千米[15]:97。寺院占地面積10892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五千多平方米[16]

寺廟整體坐北朝南為晚唐建築風格[14][17]:96。該寺分前後兩個院落,分別在三座建築物之間,整個建築群周圍有一堵牆[18]。寺院沒有單獨的山門,可以穿堂而過的天王殿起到山門的作用[19]:92文化大革命時期,天王殿山門正對面原建於清代嘉慶18年10月[20]:632的一座戲台(記載為「舞榭」[13]:3,即樂樓)被拆毀[19]:92。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為天王殿、萬佛殿和三佛殿引用錯誤:<ref>標籤中沒有內容。天王殿兩側分別有一座便門,東側名為崇虛、西側名為乘幽[19]:92。兩座便門的外側分別是鼓樓和鐘樓[18],鐘樓內保存的鑄造於金代皇統5年的鑄鐵鐘是平遙縣境內現存最古老的鑄鐵大鐘[19]:92。穿過天王殿後就是前院[16],前院東西有廊,分別接三靈侯殿和財福神殿,兩殿又分別通過碑亭與二郎殿及土地殿相連[21]:44。小殿原建於郝洞村堡的南北門堡門頂上,清光緒24年5月被移入鎮國寺[22]:38。穿過萬佛殿就是後院,東西分別有兩個各與三間廂房連接的小殿,稱為觀音殿和地藏殿[21]:45,它們都是明朝時期的建築[23]。中軸線上最後一個大廳是三佛樓,它可以追溯到明代,清朝時曾重建[16]。禪院在主體院落的西側[24]

天王殿[編輯]

天王殿為元代建築[14],殿頂是單檐懸山式[16],斗拱呈米字型,面寬和進深均為三間[22]:37。殿內兩旁分別矗立四尊天王像,各自持有不同的法器[17]:96[22]:37。其中增長天王持青風劍、持國天王懷抱琵琶、廣目天王持雨傘、多聞天王手托寶塔[21]:45。原本立於中央的伽藍菩薩像於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毀[19]:92

前院[編輯]

前院有東西兩組配房,東側為二郎殿,殿內塑像已佚失,西側的土地殿內塑像依舊完好[20]:634。與二郎、土地兩殿相接的是嘉慶21年建造的東、西碑亭,保存有十餘通碑碣[20]:634。其中大多數是記載歷史上各次修葺寺院的事跡和功德名錄,但這其中在東側碑亭中有一塊碑,因碑身首尾都缺失,因此被稱為半截碑[20]:634。通過東西碑亭,二郎殿和土地殿分別與三靈侯祠和福財神殿相接[13]:2。在前院北側居中是寺廟的正殿萬佛殿[19]:92,萬佛殿前依照中國佛教傳統種有兩棵槐樹,據說為建寺之初所栽[22]:38。其中西側的一棵在清道光年間已經枯死,之後再根部長出新枝,被人以方位對應西方白虎,將其命名為虎槐[22]:38。與此相對應,東側的一棵則命名為龍槐,至今存活著[22]:38

萬佛殿[編輯]

鎮國寺中最重要的建築是萬佛殿,目前仍舊保留初建時的風貌,是中國現存的三處晚唐、五代時期木製建築之一[25]:93,晚於五台山南禪寺的大佛殿和佛光寺的東大殿[26]。金朝重修時在四壁繪製了許多的小佛像,因此得名萬佛殿[7]:633。它是一座面闊和進深都同樣是三開間的單檐9脊歇山式大廳[27]:96[28]:45。大廳形狀近似正方形,長11.6米,寬10.8米,高8.8米[29][e]。大廳的前後都有門,正立面在門的兩側各有兩扇窗戶,四壁都是磚牆[28]:45。磚牆內以12根高3.42米、直徑0.46米的木製柱子支撐,木柱底部沒有柱礎[30][12]:21。支撐屋頂的梁架採用徹上明造[12]:21,柱頂支架為7度,是營造法式建築中最複雜、最大的類型之一。 這些托架幾乎有2.5米高-70% 的高度的柱子。 每兩根柱子之間的柱間托架是5度。 大廳沒有天花板,上下兩組椽子都露在外面。[31] 南希 · 斯坦哈特推測,這些複雜的括號可能是北漢統治者用有限的資源建造宏偉建築的一種嘗試[32]

殿廳佛台上有佛、弟子、菩薩、金剛和供養人等11尊北漢時期的雕塑[33]:96。這是中國除了莫高窟以外,從這個時期倖存下來的雕塑[3]。主要的佛像是釋迦牟尼,兩側分別有菩薩和四大天王[34]。大殿向北一側另有一座倒座自在觀音像[12]:22。殿內四壁的萬佛圖和栱眼的小塑像均為清代作品[35]

三佛樓[編輯]

三佛樓始建於明朝,於清朝時重建。因明清時期佛教禮制中後殿為全寺的正殿,應以最高形制興建[13]:37。而原有的萬佛殿已經很高了,所以三佛樓在設計上採用加前檐的磚拱窯洞,其上在建有三開間的懸山頂樓閣,最終在沒有月台的情況下使得高度超過了前面的萬佛殿[13]:37[6]:637。重建時樓內7尊彩塑和52幅壁畫均維持原貌[9]:47[36]:49。樓內供奉的三尊佛像分別為中央的法身佛、左側的報身佛和右側的應身佛[9]:47。這三座佛像都結跏趺坐在須彌座上以保持風格上的統一[13]:37。另外還供奉有4尊菩薩像為明代早期作品[9]:47。樓內東西山牆壁畫為釋迦生平八相圖,以連環畫的方式將人物與山水花鳥一起描繪釋迦牟尼的一生[9]:47

地藏殿[編輯]

建於明代的地藏殿也俗稱閻王殿,主要供奉地藏王菩薩[9]:47。地藏王塑像周圍為十殿閻王、六位判官牛頭、馬面,每一尊塑像的面部表情各不相同[9]:48。由於寺廟地處潮濕,多尊塑像已經出現多出現外表脫落,甚至有些已經露出塑像內部的支撐物[6]:637。殿內牆上還繪製有14幅清代的壁畫,以書法和傳統繪畫的方式描繪六道輪迴[6]:637和地府的各路鬼卒制裁下到地獄的不善之徒[9]:48

觀音殿[編輯]

觀音殿門口兩側立柱上掛有「救苦救難大慈悲,利物利人少痛惱」的楹聯[6]。殿內原有十八羅漢朝拜觀音像,目前已毀[13]:38


腳註[編輯]

註解[編輯]

  1. ^ 公元963年。[1]
  2. ^ 可能因北魏之前此地屬京陵縣而有此命名。[4]
  3. ^ 公元1540年[1],另有來源記載為1496年[5]
  4. ^ 另有來源指郝洞村距離平遙古城以東約15千米。[4]
  5. ^ 另有來源指該殿尺寸為寬11.57米,深10.77米,高8.78米[1]

腳註[編輯]

  1. ^ 1.0 1.1 1.2 《一塵一剎一樓台》,第79頁
  2. ^ 2.0 2.1 楊素素. 山西平遥镇国寺五代彩塑的艺术特色. 山西大學畢業設計方案. 2020 [2020-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0) (中文(中國大陸)). 
  3. ^ 3.0 3.1 董劍雲; 董培良 (編). 平遥古城文化史韵. 太原: 山西經濟出版社. 2017-05. 71-90. ISBN 978-7-5577-0166-6 (中文(中國大陸)). 
  4. ^ 4.0 4.1 《平遙古城文化史韻》,第91頁
  5.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py44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親歷者》編輯部. 镇国寺. 寻找中国最美古建筑 山西 第1版.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5-09 [2020-12-19]. ISBN 978-7-113-20154-8. OCLC 9300391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0) (中文(中國大陸)). 
  7. ^ 7.0 7.1 李定武. 镇国寺. 文化平遥 下 第1版.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7-11. 632-637 [2020-12-19]. ISBN 978-7-80598-838-2. OCLC 11330707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0) (中文(中國大陸)). 
  8. ^ 吳國清 (編). 世界遗产之中国游. 北京: 中華地圖學社. 2007-02. ISBN 7-80031-357-3 (中文(中國大陸)).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楊素素. 山西平遥镇国寺五代彩塑的艺术特色. 山西大學畢業設計方案. 2020 [2020-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0) (中文(中國大陸)). 
  10. ^ Miller (2000), 83-84.
  11. ^ Steinhardt (1997), 78.
  12. ^ 12.0 12.1 12.2 12.3 劉暢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 廖慧農; 李樹盛. 简介.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与天王殿精细测绘报告 第1版.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3-06 [2020-12-19]. ISBN 978-7-302-29444-3. OCLC 859129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0) (中文(中國大陸)).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劉暢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 廖慧農; 李樹盛. 简介.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与天王殿精细测绘报告 第1版.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3-06 [2020-12-19]. ISBN 978-7-302-29444-3. OCLC 859129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0) (中文(中國大陸)). 
  14. ^ 14.0 14.1 14.2 Steinhardt (1997), 79.
  15. ^ Steinhardt (1997), 80.
  16. ^ 16.0 16.1 16.2 16.3 世界遗产之中国游. 北京: 中華地圖學社. 2007-02. ISBN 7-80031-357-3 (中文(中國大陸)).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幫助)
  17. ^ 17.0 17.1 Steinhardt (1997), 77.
  18. ^ 18.0 18.1 Howard (2006), 375.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劉暢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 廖慧農; 李樹盛. 简介.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与天王殿精细测绘报告 第1版.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3-06. ISBN 978-7-302-29444-3. OCLC 859129405 (中文(中國大陸)). 
  20. ^ 20.0 20.1 20.2 20.3 《親歷者》編輯部. 镇国寺. 寻找中国最美古建筑 山西 第1版.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5-09. ISBN 978-7-113-20154-8. OCLC 930039186 (中文(中國大陸)). 
  21. ^ 21.0 21.1 21.2 楊素素. 山西平遥镇国寺五代彩塑的艺术特色. 山西大學畢業設計方案. 2020 [2020-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0) (中文(中國大陸)). 
  22.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攜程自由行》雜誌社. 旅游自由行系列 山西自助游 第1版.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1-10: 49. ISBN 978-7-5458-0500-0 (中文(中國大陸)). 
  23. ^ 李定武. 镇国寺. 文化平遥 下 第1版.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7-11. 632-637 [2020-12-19]. ISBN 978-7-80598-838-2. OCLC 11330707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0) (中文(中國大陸)). 
  24. ^ 《攜程自由行》雜誌社. 旅游自由行系列 山西自助游 第1版.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1-10: 49. ISBN 978-7-5458-0500-0 (中文(中國大陸)). 
  25. ^ 董劍雲; 董培良 (編). 平遥古城文化史韵. 太原: 山西經濟出版社. 2017-05. 71-90. ISBN 978-7-5577-0166-6 (中文(中國大陸)). 
  26. ^ 《親歷者》編輯部. 镇国寺. 寻找中国最美古建筑 山西 第1版.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5-09. ISBN 978-7-113-20154-8. OCLC 930039186 (中文(中國大陸)). 
  27. ^ 世界遗产之中国游. 北京: 中華地圖學社. 2007-02. ISBN 7-80031-357-3 (中文(中國大陸)).  Edit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幫助)
  28. ^ 28.0 28.1 楊素素. 山西平遥镇国寺五代彩塑的艺术特色. 山西大學畢業設計方案. 2020 [2020-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0) (中文(中國大陸)). 
  29. ^ Miller (2000), 83-84.
  30. ^ Steinhardt (1997), 78.
  31. ^ Steinhardt (1997), 79.
  32. ^ Steinhardt (1997), 80.
  33. ^ 世界遗产之中国游. 北京: 中華地圖學社. 2007-02. ISBN 7-80031-357-3 (中文(中國大陸)).  Edit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幫助)
  34. ^ Howard (2006), 375.
  35. ^ 《親歷者》編輯部. 镇国寺. 寻找中国最美古建筑 山西 第1版.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5-09 [2020-12-19]. ISBN 978-7-113-20154-8. OCLC 9300391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0) (中文(中國大陸)). 
  36. ^ 《攜程自由行》雜誌社. 旅游自由行系列 山西自助游 第1版.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1-10: 49. ISBN 978-7-5458-0500-0 (中文(中國大陸)). 

參考書籍[編輯]

  • Howard, Angela Falco, et al. Chinese Sculptur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0-300-10065-5ISBN 0-300-10065-5
  • Miller, Tracy. "Constructing Religion: Song Dynasty Architecture and the Jinci Temple Complex." Dis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00.
  • Steinhardt, Nancy Shatzman. Liao Architecture.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1997. ISBN 0-8248-1843-1ISBN 0-8248-1843-1
  • Steinhardt, Nancy Shatzman ed. Chinese Architectur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2002. ISBN 978-0-300-09559-3ISBN 978-0-300-09559-3
  • Zhao Yu. Shanxi. Beijing: Chinese Travel Press. 2007. ISBN 978-7-5032-3001-1. OCLC 276468533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