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黃珊珊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初級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台灣專題 (獲評初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台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台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政治專題 (獲評初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政治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政治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女性專題 (獲評初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女性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女性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未知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討論黃珊珊維基編寫方式[編輯]

1.有關從政經歷

2007年,由於中國國民黨在同選區的立委提名過程備受爭議,同屬國親聯盟的黃珊珊曾表態願代表泛藍參選立委,但最終未果。

-這段經查(國親聯盟)應該沒有她.她那時是親民黨.但詳細國親內容則無法查證.最終未果的實際情形也付之闕如.建請本段只有一則新聞.其雖有新聞描述但稍不足.本段描述是否可刪除?

2.2016年,接受親民黨徵召再度參選區域立法委員,並代表首都改革陣線的一員獲民進黨禮讓,一度遭到同選區的民進黨議員質疑。選前民調被看好,後因投票贊成恢復臺北市退休公務員三節慰問金而造成部分支持者反彈,並且在野陣營整合問題致票源分散,最終以數千票之差意外落選。

-這段投票贊成恢復臺北市退休公務員三節慰問金而造成部分支持者反彈.因黃珊珊本人表示有改良版!是否以211.23.27.192原所所編寫「後因退休三節慰問金的投票而造成部分支持者反彈為佳」?

後因退休三節慰問金的投票而造成部分支持者反彈

3.2019年4月,時任親民黨黨主席宋楚瑜於訪問中國大陸期間表態支持「協商一國兩制」,黃珊珊表示「針對這件紛擾自己未參與也無從說明,故請辭親民黨文宣部主任一職」。

-本段較容易讓閱讀者產生疑義!雖是新聞標題.但為消其疑義.是否恢復原先版本--2019年4月30日,親民黨黨主席宋楚瑜遭指控於訪問中國大陸期間表態支持「一國兩制」,黃珊珊認為「一國兩制」傷害主權以及自由民主體制,宣布請辭親民黨文宣部主任一職以示抗議。?

或個人綜合數則新聞之版本?--2019年4月,時任親民黨黨主席宋楚瑜於訪問中國大陸期間表態支持「協商一國兩制」,黃珊珊表示「針對有關親民黨兩岸政策的紛擾自己並未參與也無從說明,並認為「一國兩制」侵害台灣主權以及自由民主體制,故宣布請辭親民黨文宣部主任一職以示抗議」。--寬闊海洋關心您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07:46 (UTC)[回覆]

  1. 使用國親聯盟本意是想表達當時國親兩黨存在的合作關係,來源中確實未出現該字樣,描述並不準確,可以刪除該字眼,但最終未果是對來源內容和最終選舉結果的概括,因此本段描述經過修飾後應當保留。
  2. 關於此爭議,可以單獨列出一節詳細描述,這裡只是對投票結果的客觀描述,從政經歷一節不宜包含過於詳細的觀點內容。
  3. 原先版本中以示抗議不是客觀的總結,認為「一國兩制」侵害台灣主權以及自由民主體制包含過於詳細的觀點內容,不宜在從政經歷一節中記錄,也並非條目主黃珊珊的個人爭議,可以考慮加入到宋楚瑜條目的對應爭議中。另外,將新聞內容的總結加入到對言論的轉述中,破壞了引文格式。
--211.23.27.192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08:15 (UTC)[回覆]
感謝!宋楚瑜那段您再看看--寬闊海洋關心您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08:40 (UTC)[回覆]
我認為可以,不過其他人(尤其是之前改過這一段的Mafalda4144)的觀點我不敢保證。--211.23.27.192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08:48 (UTC)[回覆]
但我細看宋楚瑜那段一國兩制新聞後來宋楚瑜有否認.所以前段我保留沒更改...--寬闊海洋關心您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08:50 (UTC)[回覆]
這主要是宋楚瑜條目下的爭議,本條目模糊描述即可。--211.23.27.192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08:52 (UTC)[回覆]
另外,關於之前對於落選名次的敘述爭議,在單一選區的主要候選人超過兩個的情況下,對主要候選人的落選名次有必要準確描述。至於複數選區(議員選舉)的落選名次,可以用「落選頭」和「低票落選」來作模糊區分。--211.23.27.192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08:57 (UTC)[回覆]
哈~謝謝您.我再想想.倒是沒想過再改.改完再請你幫忙看--寬闊海洋關心您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08:58 (UTC)[回覆]
我先找歷史編輯有關數字部分綜合修飾.再請你協助
PS:另在討論區提到
-這段投票贊成恢復臺北市退休公務員三節慰問金而造成部分支持者反彈.因黃珊珊本人表示有改良版!是否以211.23.27.192原所所編寫「後因退休三節慰問金的投票而造成部分支持者反彈為佳」?--寬闊海洋關心您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09:10 (UTC)[回覆]
退休三節慰問金的投票缺乏對投票結果的客觀表述,不如寫明投票贊成。--211.23.27.192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09:14 (UTC)[回覆]
也好。--寬闊海洋關心您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09:16 (UTC)[回覆]
另剛黃珊珊維基百科宋楚瑜那段被改.可能所附後面那則新聞比較無法彰顯!再麻煩您了.也可能他看到我被標註.改回我的版本--寬闊海洋關心您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10:15 (UTC)[回覆]
Mafalda4144是改回到更接近我最初修改到的狀態了(Special:Diff/75956373),所以我當然接受。--211.23.27.192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10:23 (UTC)[回覆]
2012年,接受親民黨徵召,首次轉戰第八屆區域立法委員選舉,在國民兩黨競爭下仍獲39,593票。
2014年,黃珊珊多次被外界猜測將轉任副市長而不會再競選連任,但其本人再次以第2高票當選連任第12屆台北市議員
2022年8月28日,黃珊珊請辭副市長職位,以無黨籍的身分投入年底臺北市市長選舉。選舉最終由中國國民黨籍參選人蔣萬安勝出。
數字如您所述及參考歷史綜合版本!
可否?--寬闊海洋關心您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09:38 (UTC)[回覆]
  1. 因已聲明年份,第八屆區域立法委員選舉不必聲明屆數;仍獲39,593票參選紀錄已有詳實紀錄,建議不再敘明票數,在國民兩黨競爭下仍獲語氣不中立
  2. 因已聲明年份,第12屆台北市議員不必聲明屆數;其本人再次語句多餘
  3. 2022年8月28日日期過於精確,僅精確到月份即可;因已聲明年份,年底臺北市市長選舉可省略為市長選舉;選舉最終由中國國民黨籍參選人蔣萬安勝出該語句與條目主黃珊珊缺乏直接聯繫
  4. 綜上,不必修改
--211.23.27.192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10:13 (UTC)[回覆]
欸豆我只想說,我才覺得條目的狀況能將維護性模板移除了。
請各位粉絲們注意綜合已發表材料藏入原創,來源沒有說的,不要幫忙總結,也請注意避免加入評論性文字。
此外維基百科的編輯要避免WP:COI,如果有人是,請依照計畫頁面誠實公開。--Mafalda4144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10:15 (UTC)[回覆]
別誤會,我不是粉絲啊。您之前也看到過我編輯蕭赫麟的條目,從中能看出我編輯條目,明顯不是作為條目主的粉絲。我只是希望能通過溝通避免無用的編輯戰。--211.23.27.192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10:20 (UTC)[回覆]
粉絲的地圖炮開太大嗎XD,還請IP君見諒。維基百科有個原則是,如果都先說清楚講明白,自然就沒什麼問題,關於COI,以及目前在進行的傀儡調查,先行誠實告知並保證之後會遵循方針指引進行編輯,那麼一切都沒問題,但若已經到這地步還是遮遮掩掩的話就不好說了。--Mafalda4144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11:17 (UTC)[回覆]
有看過兩位編輯其他政治人物的內容.自己本身習慣一個條目下會查比較多新聞來佐證.對文字表達會比較在意一點.舉個例來說好了.例如:--Mafalda4144曾經把蔣萬安的姓改回章.這是非常對!但你可能也沒發現非常細微之處。例如:學歷-相信99.99的台灣人還不知道法律博士JD與法學博士SJD在美國是不同的.在美國無法律系。法律博士是台灣翻譯過來的。https://www.facebook.com/franklinviews/posts/546609119015271/
在美國留學網裡有.但少人注意!相關報導也少.至今也才有一則https://tw.news.yahoo.com/news/%E6%B0%91%E6%84%8F%E8%AB%96%E5%A3%87-%E8%94%A3%E8%90%AC%E5%AE%89%E8%BA%AB%E7%82%BA%E7%95%99%E7%BE%8E%E5%8D%9A%E5%A3%AB-071236000.html
但蔣萬安的維基被人改成法學博士.又有誰去在他生平文字客觀評論?近日同時也有人把他改成法學博士。
另外!如果是粉絲編纂.我相信同是政治人物的吳怡農維基.裡面整個版面都是宣傳文字.那應該才是大粉絲!
感謝兩位指導~讓我有這平台溝通。--寬闊海洋關心您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12:17 (UTC)[回覆]
您提供的這些例子,並非與維基百科的規則相牴觸。事實上,只要您願意按照維基百科的運作方式與社群溝通,是有可能將您所建議的修改變成共識的。
  • 根據維基百科中別跟著闖紅燈的規則,當你發現其他條目不符合格式手冊、方針與指引,應該試圖改正它們;不然最少也不該跟著在類似條目上寫入同樣不符合格式或方針指引的內容,這是火上加油,並可能引起惡性循環,因此您舉出您認為的蔣萬安吳怡農條目中不合理之處,不能作為在黃珊珊條目中編寫其他類型的不合規範的文字的藉口,更不能作為以其他方式違規(如傀儡)的藉口。
  • 根據維基百科中可靠來源的規則以及常見有爭議來源列表,對於來源的引用需要合理判斷:您引用的上述Facebook來源,以及實際上來自於「民報——民意論壇」的雅虎新聞(頁面有聲明「論壇屬作者個人意見」),均為作者自行發表的材料,通常被認為是不可靠來源,不能作為依據。
  • 關於您提及的「法律博士」問題本身,可參考法律博士條目。維基百科的內容雖然未必完全可靠,但可以作為一個常識問題的參考來源庫。如果您有興趣處理人物條目下相關學歷頭銜的爭議問題,請到維基百科的互助客棧下提出這個問題供社群探討,並使用可信來源(甚至可以直接從法律博士條目中找)作為憑據以支持您的觀點。如果您的觀點被清晰表述,並且有道理、有意義,社群中將會有人與您討論,甚至最終達成共識,這將是您對維基百科所做的貢獻。
--211.23.27.192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13:46 (UTC)[回覆]
(~)補充:用戶寬闊海洋關心您因違反傀儡規範而被封禁,相關討論對話,可能無法回覆,僅此通知。薏仁將🍀 2023年2月17日 (五) 22:12 (UTC)[回覆]

我認為yt資料不該刪除[編輯]

我認為資料不該刪除 許多政治人物的頁面都有相關資料 而且網路影響度甚大 資料重要@2001:B011:9803:DB51:7540:5848:F7D5:E2C7--廖子棋留言2024年2月5日 (一) 05:04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