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討論:Colin90149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好,Colin90149!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裏。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佈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可使用編輯工具條上的Signature icon.png按鈕。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希望您能享受編寫人類共有之自由百科的快樂,成為一名快樂的維基百科人我是歡迎您的維基百科人: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2008年3月11日 (二) 05:21 (UTC)(via Alexbot Operate via Alexsh)[回覆]

魯路修[編輯]

首先說明兩點 你的排版格式不對,另外也不是我個人翻譯的 我不是字幕組的(另那個神聖在全稱的時候是用的 平時就沒用了 不是做字幕的都不知道啊)

你在Talk頁的留言 至少證明了一個問題,Britannia在英文版及日文版的詞義。

請注意一點,根據設定資料(那年表在日文版也有 不過沒列表),HBE是篡位自不列顛的(這裏的不列顛就是聯合王國 歷史部分不存在異議 完全照搬歷史的) 這和唐代隋等中國歷史上數不清的類似事件完全一樣,目前確定一點,1801年以後 HBE失去了對不列顛島的控制權,CG世界中的不列顛三島 是完全民主化了(其實完全可以理解 CG設定拿破崙在特拉法加海戰中全勝 反過來再發生1812戰役的話 結果如何未可知 也許就不是現在歷史這樣了,所以完全可以是CG的EU 是拿破崙帝國去帝制民主化後的產物),正因為失去控制權 所以一直和EU在歐洲-非洲一線處於長期戰爭中,有關HBE和不列顛的關係,這點CG劇情有提到,在第一季 劇中劇的電視節目解說中,有提及波士頓茶葉事件等。

我從不否認普威爾譯名的正確性,我所關心的是,怎麼讓每個上來的人都看懂,不可能只顧2300萬台灣人民,不顧3億大陸網民吧(在不斷上升中 相反我也不會只顧大陸網民看得懂),你不可能對幾乎每個大陸網民說 你需要回學校重讀或者你應該強制糾正觀念(畢竟先入為主是很可怕的),也許同為台灣人,我想您應該勸下Yr同學,因為他連折中的NoteTA方案都不肯接受啊

至於YY 想想現在的老美和當年的聯合王國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軍事強度吧 日本和英國麼?建議大家仔細看下帝國海軍和皇家海軍的歷史吧(最近在惡補 一邊看一邊學)—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09年2月10日 (二) 15:42 (UTC)[回覆]

第一,HBE不是擅自篡位,對於歐洲君主國家來講,不列顛尼亞家成為不列顛的國王,這點就跟斯圖亞特家的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在伊利沙伯一世掛的時候,進入英格蘭王國成為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對於君主制的歐洲人來講,嗣絕就是要找有血緣關係的國王進入,如果沒有血緣關係也會有合理的正當性進入(詹姆士一世的妻子是蘭開斯特亨利六世的遠房表妹),而這也是詹姆士一世可以繼承伊利沙伯一世的原因,而這本身就沒有正統性的問題存在。他們改國號也可以改的很隨性,安妮女王在1707前是「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女王安妮」1707年聯合法案通過時的時候就變成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女王安妮,國名也更改為大不列顛王國,伊利沙伯三世之前叫某某王國,而不列顛尼亞公繼承他可以改名叫做Holy Empire of Britannia。這本來就沒有問題存在。而且設定中是都鐸的伊利沙伯三世丟掉不列顛,而HBE成立之後已經沒有不列顛了。

在來就是歷史問題了,魯魯修歷史設定是相當跳針的,沒有斯圖亞特王朝,蘇格蘭根本不會乖乖被英格蘭吃下,大不列顛王國就不會存在。奧蘭治的威廉沒有去英格蘭,那這個法國跟英國開幹的可能性不會那麼高,沒有漢諾威王朝的漢諾威,促成美國革命以及法國崩潰的七年戰爭沒有理由發生。歷史是連續的,斷開是不可能,更不用說關鍵性的民權主義也得靠老美跟英國老提倡,而老美革命的失敗幾乎無法表明啟蒙時代的論述是對的,而這樣的結果竟然會有人玩起法國大革命。如果我們承認CG世界沒有提到的事件都會發生,這樣只會有一個結果,就是那個世界的設定跟我們世界的設定是不同。以這樣的觀點來看,那裏的Britannia就跟我們世界的Britain是無法混為一談

當然還有另一點可以參考,HBE的國旗雖然類似聯合王國,但是他們是不一樣的,聯合王國國旗有蘇格蘭的聖安德魯十字,而HBE卻只有英格蘭的聖佐治十字沒有蘇格蘭的標誌,這樣的國家是從來沒有蘇格蘭一地的。如果你認為除了幾個設定有提到的史料之外,其餘歷史與我們這個世界無異。HBE不會有蘇格蘭(因為蘇格蘭的斯圖亞特王朝沒進來),而英格蘭是本來就吃不下蘇格蘭的。倘若這是一個只有英格蘭人建立的國家,那你要怎麼稱呼他為不列顛呢?

如此,一個本身沒有大不列顛的國家卻設有一個不列顛公爵,你不覺得這有點弔詭嗎?

如果這個世界與我們的世界是相同的歷史,那一個統一的不列顛王國是無法存在,相形之下不列顛尼亞跟不列顛是完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地方。如果那個世界與我們的世界不同,那不列顛尼亞代表的意義就與不列顛不同,既然如此,就更合理的稱呼這是不列顛尼亞。

第二,我根本沒看過普威爾,這個翻譯是我認為正確翻譯的態度。我不認為不列顛帝國的翻譯會忠實呈現HBE的狀況,你認同的不列顛帝國會讓人誤以為這個國家遽有不列顛島而實際上他沒有,這樣的翻譯無法正確的表達這個國家的現況以及他的真實面。翻譯必須要貼切中肯,而不列顛帝國卻是完全不貼切的翻譯。我從來就沒有迷信官方譯名,我想陷入官譯迷思的不是我。

第三,HBE是為了躲山姆大叔約翰牛,那EU為什麼不改,所以這說明了逃避政治問題的論點是無法成立的。--狂者 (留言) 2009年2月11日 (三) 04:07 (UTC)[回覆]

先說一句,你的回覆,應該放在我對話頁的,這是基本規矩。
不不 你誤會我的意思 是Yr在迷信普威爾的官方譯名 大陸這邊大部分人看不懂不列顛尼亞也是問題(我說事實 在維基的反正無所謂 再說本身身為考據黨 什麼書都看 基本全ok的 所以我歡迎任何人就譯名問題給我有益的意見 而不是純粹挑刺說 你們大陸大部分人應該回學校歷史課去回爐重練)。
簡單說下設定問題,(抱歉 我對歐洲歷史不是最熟 還是和教育體制有點關係 自己看書的話 始終差一點吧 說錯勿怪) 我記得,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士六世,也就是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 應該是有點血緣關係的?回到CG,但HBE沒說當時不列顛公爵有什麼血緣類的關係(提到一點 王室血脈斷絕 確認) 似乎更像是權臣或者政治強人而被公推的(使用武力使反對者屈服也可能 這個...護國公克倫威爾?只要想想克倫威爾最後的結果就...抱歉 跑題下)?有關蘇格蘭的問題,被你一提倒想起來是這樣的...不過愛丁堡不是在蘇格蘭麼?設定中明確說是從蘇格蘭跑到北美的殖民地去的,而且大陸軍被鎮壓確認。如果看歷史的話 當年北美13殖民地可用的登陸港口不多吧,紐約是一個 然後是馬薩諸塞的波士頓 還有麼?設定方面確實詭異,一部分都是看小說才補完的 只有小說中才有,中華聯邦居然是共產主義,但是又有天子+首都洛陽+宦官集團 再看看十常侍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09年2月12日 (四) 17:17 (UTC)[回覆]

翻成不列顛就更加糟糕。HBE沒有不列顛而你的翻譯卻隱含他有不列顛,這種翻譯不會比不列顛尼亞帝國好。Yr的宣稱,是因為台灣是這樣翻的,而且法、德、西、葡也是這樣翻的,AEU,EU跟Union這些東西可以表現監督所謂的政治問題只是開玩笑的說法。我認為從一開始翻譯就要尊重原來的意思,繼承記了英格蘭王國,但卻跟這個王國毫無關係,他從不列顛來,但卻不曾控有不列顛島。而不列顛尼亞的翻譯才突顯出這樣的設定。而這個神聖不列顛帝國,卻無法表現出像神聖羅馬帝國那樣糾結了歷史因素(他被羅馬教皇加冕成羅馬人的帝國,但是卻沒有控有羅馬)。而不列顛尼亞卻是不列顛尼亞家的神聖帝國。如果美洲在魯魯修的年代變成不列顛尼亞,那歐洲的不列顛島上應該稱做什麼??更不用說不列顛尼亞的之中的不列顛表示了他們從不列顛來的複雜因素。

再來,Albion是英格蘭的古名,這樣的聖魔之血的阿爾比翁王國我們是不是也要根據:「內地民眾看不懂這樣的詞語」而把他翻譯成英格蘭或者是不列顛。而你這樣的反駁反而更顯得無力。

接着我要說明內地民眾對於不列顛尼亞不是不懂。1997年香港回歸時,當初彭定康與查爾斯王儲離開香港時所搭乘的叫做不列顛尼亞號。而大陸所有新聞都把他翻譯成為不列顛尼亞而非不列顛。如果要照顧內地廣大民眾,那這個不列顛尼亞號是否該改成不列顛號。 [1]

我認為這次的翻譯問題起源於部分字幕組錯用英漢字典導致,而這在研讀各項文獻時誠然為一向大忌。

歷史設定是另一個問題。先解釋部份的東西:斯圖亞特家的根源是約克王朝而非都鐸,都鐸是蘭開斯特唯一王室繼承人。愛丁堡是在蘇格蘭,但是都鐸卻是威爾斯的望族而非蘇格蘭的。而且如果是不列顛人控有不列顛島,那這個英語就無法發展,因為英語是日爾曼語,跟不列顛最早操的塞爾特語不一樣。再者,如果不列顛確實是在一個王室之下統治,那我的問題就出現了: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會把自己國家的所有領土當作是公爵的封地,如此,不列顛尼亞這塊地在不列顛島只是小小的一部分,這樣就確定了這兩個地方是不等價的。因此不列顛不同於不列顛尼亞。

考據上不合,翻譯不夠貼切,這就是我認為Holy Empire of Britannia無法翻成神聖不列顛帝國。 附:神聖ブリタニア帝國的各項翻法

  • 德:Heiligen Britannischen Reich
  • 法:Saint Empire de Britannia
  • 葡:Santo Império da Britania
  • 西:Sacro Imperio de Britannia
  • 韓:신성(神聖) 브리타니아(beu'ri'ta'ni'a') 제국(帝國)  (브리튼(beu'ri'teun'):不列顛 )

--狂者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05:04 (UTC)[回覆]

受教了...既然把97年的資料找出來了 那就不存在問題了...(當年勉強算還小吧 那時候到不如說是CCTV轉播不行 旗升上去就完了 所以這後面的事情...空白一片)以後有問題還要多多請教啦,謝—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11:5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