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绥嫔朴氏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朴氏过世之处[编辑]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宝庆堂就是正祖的祖父英祖出生的地方吧?祖民 (留言) 2010年7月27日 (二) 11:34 (UTC)[回复]

是的,没错。英祖当年就是在同一个地方出生首医女张德请在哔声后留言 2010年7月28日 (三) 10:19 (UTC)[回复]

关于朴氏页面的一句话有异议[编辑]

朴氏虽然与惠庆宫一样都是国王生母,但不能被册封为王后的原因根本不能相比. 绥嫔与王室的婚姻名分是侧室,后宫.除非正祖在世时将她立为王妃,否则她哪怕到死都不可能被封为王后. 而惠庆宫与王室的婚姻名分是正室,嫡妻. 若不是因为思悼世子当时有罪的情况下,正祖被过继给孝章世子,不然惠庆宫也有可能像仁粹大妃一样被成宗追封. 所以拿绥嫔与惠庆宫来比较,本人认为不妥. Bonchichi留言2014年6月29日 (日) 02:01 (UTC)[回复]

(:)回应:没什么不妥。绥嫔、惠庆宫都是国王生母,虽然,绥嫔是正祖的侧室、惠庆宫是庄献世子的正室,但两人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被尊为大妃,再者你说,如果正祖没有被过继给孝章世子的话,惠庆宫有可能像仁粹大妃那样被成宗尊为大妃,这不是有可能,是一定会!就因为英祖的遗命,正祖才无法尊生母惠嫔为大妃。--首医女张德奏本 2014年6月29日 (日) 07:06 (UTC)[回复]
(:)回应:若要说种种原因,只能说惠庆宫的例子是比较特殊. 但绥嫔的例子,怎么看她都不符合特殊原因. 肃宗下令过希望后代子孙不要立后宫为嫡.如此一来,绥嫔一入后宫,就注定一生与中殿之位无缘.无论如何,她怎么样都不可能被追封王妃或大妃.所以我个人还是认为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如果说要拿惠庆宫来比,会让人以为惠庆宫是后宫的地位. 总而言之,是否要更改可以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Bonchichi留言2014年7月2日 (三) 23:00 (UTC)[回复]
(:)回应:你拿绥嫔的例子和肃宗下的教旨相比,这两个案例对等吗?肃宗下的教旨,令后代子孙不得以后宫为王妃,本意是不希望张禧嫔事件再次发生!而绥嫔在正祖十一年(1787)以拣择方式入宫,是因为当时正祖的第一个儿子-文孝世子已过世,宜嫔在正祖十年(1786)去世,孝懿王后也无嗣,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使王室有后,才会下令后宫拣择;你拿这两个例子比,根本不对!惠庆宫无法被尊为大妃,是因为正祖被过继给孝章世子,而绥嫔无法被尊大妃,是因为她是后宫,你何必执著她们正室、侧室的身份?这与她们是正室、侧室无关!这是礼法!--首医女张德奏本 2014年7月3日 (四) 07:07 (UTC)[回复]
(:)回应:我并不是执著要更改,而是要讨论争议性. 绥嫔例子怎么不能拿肃宗下的旨令来比喻? 当时孝懿王后仍然在世,大妃之位并无空缺. 之后大妃去世,也没有前例有国王将自己的后宫生母封为大妃,所以绥嫔若是被封为大妃,那才是破了先例. 肃宗不希望张禧嫔事件重蹈覆辙,所以下此教旨.英祖因此照做,娶了年纪相差甚远的贞纯王后,也无因此将暎嫔或其他后宫立中殿的打算,这让正祖或纯祖何以将绥嫔立为嫡呢? 由于朝鲜嫡庶分明,所以我才认为拿惠庆宫跟绥嫔比,比较不妥,仅此而已.Bonchichi留言2014年7月3日 (四) 10:36 (UTC)[回复]
(?)疑问 绥嫔例子怎么不能拿肃宗下的旨令来比喻? 你这个比喻不恰当,也不对等!你这么说朴氏一进宫就是要预备当大妃啰?!再次说明,
  1. 正祖无法尊生母惠嫔为大妃,因为惠嫔不是他法统上的母亲,他法统上的母亲是孝纯昭皇后!
  2. 纯祖无法尊生母绥嫔为大妃,虽然,绥嫔是他法统上的生母,但法统上的母亲是孝懿王后!

总之一句,这一切都是礼法的缘故,与她们是嫡是庶无关!--首医女张德奏本 2014年7月4日 (五) 06:10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