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Rahab/airport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name}}}
概览
机场类型商用国际
離市中心40公里 (台北市
啟用日期1979年2月26日
坐標25°4′35″N 121°13′26″E / 25.07639°N 121.22389°E / 25.07639; 121.22389
統計數據(2006年
起落架次14萬4353 架次[1]
客流量2101萬7663 人[2]
货运量14億0640萬8626 公頓[3]

[[Category:|photoRahab/airport]][[Category:|runway2_surfaceRahab/airport]][[Category:|runway2_feetRahab/airport]][[Category:|cityRahab/airport]][[Category:|runway1_meterRahab/airport]][[Category:|runway1_feetRahab/airport]][[Category:|elevationRahab/airport]][[Category:|stat_yearRahab/airport]][[Category:|runway2_meterRahab/airport]][[Category:|runway1_headingRahab/airport]][[Category:|airport_nameRahab/airport]][[Category:|runway1_surfaceRahab/airport]][[Category:|runway2_headingRahab/airport]][[Category:|run byRahab/airport]]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英文Taiwan Taoyuan International Airport),常簡稱為桃園機場,原名中正國際機場英文Chiang Kai-shek International Airport,簡稱中正機場),IATA代碼為TPEICAO代碼為RCTP,位於台灣西北部的桃園縣大園鄉,為臺北市的國際機場與北台灣主要的國際貨運以及旅客出入吞吐地,也是臺灣最大與最繁忙的機場,其管理及營運單位為「中華民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桃園國際航空站」。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與臺北市相距約40公里,中間有高速公路相連,需要約40-90分鐘的車程才能抵達。

背景[编辑]

1970年代時,由於台北原有的台北松山機場東側與北側鄰基隆河岸,西側及南側又緊鄰台北市區,已經無法擴建,而松山機場本身也只有一條主跑道。因此,政府積極尋覓適合的地點,建築新的國際機場,以因應台灣地區繁忙的航空運輸,以及未來發展的需要。政府最後選擇在台北近郊的桃園縣興建新的國際機場,將其列入十大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4]

名稱[编辑]

由於1979年啟用後就取代了位於臺北市區的臺北松山機場成為台北市的主要國際機場,其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機場代碼(IATA機場代碼)沿用了象徵臺北市TPE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四字代碼則為RCTP

十大建設時,此機場原計劃名稱為桃園國際機場,但在啟用前11日,行政院會決議為紀念中華民國已故總統蔣中正(蔣介石)而易名為中正國際機場,英語名稱為「Chiang Kai-shek International Airport」,中華航空機內日語廣播則直譯「蔣介石國際空港」。基於此因,民航界常以CKS簡稱此機場,但非正式用法。

早年由於中国共产党當局與蔣中正之間的對立情節,在中国大陆包括媒体報導在內,绝对避免提及蔣介石的名字,而普遍以桃園國際機場的方式稱呼之,也因此大陆人民普遍不知道台北有个中正机场。2006年8月,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指示行政院研究是否改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5]。在野黨表示「臺灣桃園中正國際機場」更佳[6]9月6日,行政院院會通過决議,以「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為定案並即刻生效,IATA代碼則維持TPE不變,機場官方網站並於2006年10月完成改名。

簡介[编辑]

1979年2月26日首度啟用(第一航廈),是當時亞洲最現代化的幾個國際機場之一,也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航空公司(Flag Carrier)--中華航空的新主機場1991年長榮航空成立後,也以該機場為主場,由於兩家公司的機隊數量持續在擴張與台灣工商業的熱絡成長帶來大量旅客進出,原有機坪與航廈設施已不敷使用,因此在2000年7月29日第二航廈正式啟用,目前正在規劃第三航廈中[7]

目前機場設施的配置是,第一航廈主要是由中華航空與其代操作的外國航空公司使用,非華航或長榮合作伙伴也在第一航廈,而第二航廈則是由長榮航空與其代操作的外國航空公司使用,二航廈北候機長廊(D區)完成後華航的部分航線也進駐第二航廈。兩航廈之間有人行空橋與循環接駁巴士轉運旅客,而免費的Skytrain自動電車系統已於2003年1月18日起正式啟用。

目前正在興建的桃園機場捷運,預計2011年部分通車,2012年全線完工通車,屆時機場捷運全線完工通車後,除普通車從台北到中壢、每站都停,全程約需六十八分鐘外,直達車從台北到該機場,全程只要三十五分鐘。配合機場捷運線的完工,在台北車站還會提供直掛行李服務,出境旅客可直接在台北車站辦理報到托運行李,不必一路拖著行李到機場。

2006年1月16日起,該機場的外勞服務站啟用[8],提供以該機場出入台灣的外籍勞工入境指引或出境時最後申訴機會。在第一、第二航廈的入境大廳與第一航廈出境大廳都設有服務站。入境大廳的服務站提供接機與報到功能,出境大廳的服務站提供越南語泰語印尼語英語四國語言電話專線作為申訴管道,減少不願登機、不當遣返等情形。

基本資料[编辑]

  • 行政位置:桃園縣大園鄉
  • 航站地址:桃園縣大園鄉航站南路9號
  • 地理位置:
  • 佔地面積:1,223公頃
  • 標高:33公尺(全場平均)

跑道[编辑]

該機場共有三條跑道,包括被稱為北跑道的05-23跑道(原名05L-23R),與副跑道(原名05R-23L),以及被稱為南跑道的06-24跑道。

  • 北跑道(05-23):長3,660公尺,寬60公尺
  • 副跑道(05R-23L):長2,752公尺,寬45公尺
  • 南跑道(06-24):長3,350公尺,寬60公尺

停機坪[编辑]

  • 客運停機坪: 面積636,220平方公尺,停機位22個
  • 接駁停機坪: 面積132,446平方公尺,停機位8個
  • 貨運停機坪: 面積169,600平方公尺,停機位15個
  • 修護停機坪: 面積206,212平方公尺,停機位20個

航站大樓[编辑]

航站大樓 第一航站 第二航站
照片
啟用日期 1979年2月26日 2000年7月29日
主結構 地面4層,地下1層 地面4層,地下2層
(地下三、四樓預留中運量月台)
總面積 169,500平方公尺 208,000平方公尺
地面以上高度 25.7公尺 47.6公尺
年旅客量 12,000,000人 4,750,000人
(含過境轉機約300萬人)
尖峰小時旅客量 6,630人/時 5,520人/時
出境大廳 旅客櫃台10座
報到口240個
行李檢查台10座
旅客櫃台8座
報到口158
休息大廳 出境證照查驗台48個 出境證照查驗台42個
出境安全檢查台2座
南北出境長廊 候機室13個
(含接駁候機室1個)
登機門19個
(含接駁候機門1個)
候機室21個
(含接駁候機室1個)
登機門21個
(含接駁候機門1個)
南北入境長廊 過境休息室2個  
停機坪 客運停機位18個
接駁停機位8個
客運停機位20個
接駁停機位7個
入境證照大廳 證照查驗台36個
檢疫查驗台2個
證照查驗台58個
行李大廳 行李提取轉盤6座
海關檢查台23個
行李提取轉盤6座
(備用4座)
海關檢查台17個
停車場 面積96,660平方公尺
容量2,207輛
巴士102輛
小客車4,133輛

起降航空公司[编辑]

第一航廈[编辑]

年旅客量:1200萬,登機門20個

第二航廈[编辑]

第二航廈內部一景

年旅客量:475萬,登機門20個

定期貨運[编辑]

交通[编辑]

公路[编辑]

鐵路[编辑]

機場發展年表[编辑]

機場第一、二航廈間的電車系統(SKY TRAIN)

重大事件及災難年表[编辑]

相關連結[编辑]

備註[编辑]

  1. ^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營運統計 航機架次
  2. ^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營運統計 客運量
  3. ^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營運統計 貨運量
  4. ^ 國史館 - 中正國際機場
  5. ^ 中正機場改名台灣桃園機場;改名多花億元,航空業者跳腳 - 2006年9月1日台視新聞
  6. ^ 機場改名,國民黨主張:台灣桃園中正國際機場 - 2006年9月1日HiNet新聞網
  7. ^ 機場簡介/願景/年鑑
  8. ^ 〈外勞服務站啟用〉(中正國際機場業務組新聞稿)
  9. ^ 台灣華航班機墜海暫無生還者 - 2002年05月25日BBC中文網
  10. ^ 華航澎湖失事涉及金屬疲勞 - 2003年06月03日BBC中文網
  11. ^ 台灣各方追究連戰出訪機場衝突事件 - 2005年04月27日BBC中文網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