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第6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四軍第6師
新四軍臂章

存在時期1941年-1945年9月
種類游擊隊
功能正式武裝團體
駐軍/總部蘇北、皖南
參與戰役國共內戰
對日抗戰
指揮官
著名指揮官譚震林
標識
臂章新四軍標章

新四軍第6師,全稱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第六師皖南事變後由江南指揮部、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編成,譚震林任師長兼政委,參謀長羅忠毅,轄第16、第18旅。最初全師共8000餘人[1]

概述[編輯]

1941年3月,由江南指揮部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編成,在蘇南堅持抗日鬥爭。第6師組建後,受到日偽軍的連續掃蕩、圍剿和國軍的攻擊。該師部隊頑強抗擊,粉碎了日偽軍對支湖漏湖地區和蘇州常熟太倉地區的清剿,三戰三捷,打退了國軍對黃金山第16旅發動的3次進攻,但第18旅蒙受重大損失,被迫轉移到蘇中,11月劃歸新四軍第1師建制。11月28日,日偽軍3000餘人奔襲溧陽塘馬第16旅旅部,激戰競日,羅忠毅,廖海濤等均犧牲,由譚震林兼旅長,鍾國楚任政委[2]

1942年5月,江渭清任政委,鍾國楚任旅長,繼續以茅山為根據地堅持鬥爭。11月,第1、第6師領導機關合併(對外均保留番號),由粟裕統一指揮兩師部。同年底,第1師第2旅抵蘇南,與該地區第16旅合併,組成新的第16旅,王必成任旅長,江渭清任政委。新的第16旅轉戰蘇皖浙邊,收復溧陽縣廣德縣宣城縣等,擴大了蘇南抗日根據地。1945年1月,蘇浙軍區成立,第16旅改為該軍區第1縱隊[3][4]

最初編制[編輯]

軍政委員會[編輯]

1941年4月30日,經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批准,在新四軍第6師設立軍政委員會,由譚震林、江渭清羅忠毅3人組成,譚震林任書記。1942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新四軍第1、第6師領導機關對內實行合併,第6師軍政委員會撤銷[5]

參考文獻[編輯]

  1. ^ 鄭建英,陳文柱主編. 新编中共党史简明辞典. 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 1991.06: 128. ISBN 7-80557-384-0. 
  2. ^ 黃玉章等主編. 军队建设大辞典. 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4.01: 754. ISBN 7-5080-0236-9. 
  3. ^ 丁星,郭加復主編. 新四军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7.06: 32. ISBN 7-5326-0422-5. 
  4. ^ 楊長林主編. 当代军官百科辞典.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97.07: 411. ISBN 7-5065-3161-5. 
  5. ^ 丁星,郭加復主編. 新四军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7.06: 34. ISBN 7-5326-0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