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伯群(1885年—1944年12月20日),名文選,曾用名蔭泰伯群以字行齋名清雪廬貴州省興義縣下五屯鎮景家屯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早年經歷[編輯]

王伯群18歲在筆山書院師從姚華,攻讀《孟子》和《左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得其舅父劉顯世資助,作為興義首批公派學生東渡日本就讀大冢弘文學校,後入日本中央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再入中央研究院深造。期間,又加入同盟會,參加革命活動。

民國8年(1919年),主張討伐袁世凱,參加護國運動。被譽為「天津會議七君子之一」。護國運動中歷任貴州督軍府總參贊,黔軍總司令秘書長等職。民國8年(1919年),加入中國革命黨,為南北議和代表,議和會議流產後,隨孫中山赴廣州任軍政府交通部長。民國10年(1921年),在孫中山大總統府任參議。[1]

護國戰爭的活動[編輯]

[2][3][4]

辛亥革命爆發後,王伯群歸國,赴北京參加章炳麟(章太炎)、程德全張謇組織的中華民國聯合會。此後,王伯群加入統一黨並任幹事,後為組織該黨貴州省支部而奔走。1912年(民國元年)3月,滇軍唐繼堯佔領貴州,獲劉顯世支持。王伯群任共和黨進步黨幹事。1914年(民國3年),他代表貴州參加政治會議[5][3][4]

1915年(民國4年),袁世凱稱帝,王伯群同貴州的進步黨黨員戴戡等人反對。他們同梁啓超蔡鍔等人在天津秘密會談,策劃反袁起義。同年12月,王伯群幫蔡鍔回到雲南,參加同雲南將軍唐継堯的謀議。12月末,蔡鍔、唐継堯、梁啓超組織護國軍並發出反袁世凱的電報,護國戰爭爆發。王伯群以及弟弟、黔軍將領王文華向對起義持消極態度的貴州護軍使劉顯世施加壓力,後來劉顯世終於倒向了護國軍方面。此後,王伯群成為護國軍的幹部之一,為翌年6月護國軍的勝利發揮了領導作用。[6][3][4]

貴州內亂[編輯]

此後,王伯群在貴州省內參與採礦相關業務,先後任裕黔公司董事、群益社理事長。1918年(民國7年)11月,他作為貴州省長公署代表赴廣州,支援孫文(孫中山)的護法運動。翌年,王伯群加入中華革命黨,作為劉顯世的代理人常駐上海[7][3][4]

同年3月,王伯群作為貴州省的代表同美國華僑會社簽訂了改建渝柳鐵路借款合同,該鐵路自重慶柳州,途經貴陽。但是,該合同給與企業在周邊地區的開發自由,而貴州省方面的還款條件又很嚴,貴州督軍劉顯世的「舊派」(支持北洋政府派的舊軍、政界及財界實力派多屬此派)表示反對。另一方面,王伯群、王文華兄弟代表的「新派」(支持孫文派的新軍、若干軍人為核心)對此進行牽制。此後,舊派和新派的權力鬥爭愈演愈烈。[8]

1919年(民國8年),舊派的貴州省政務廳長陳廷策被新派行刺負傷,同屬舊派的貴州省財政廳長張協陸在新派逼迫下自殺(民八事變)。此後,王伯群、王文華兄弟在貴州省內的權力擴大。1920年(民國9年)11月,王文華發動對舊派的討伐,劉顯世被迫下野(民九事變)。但是,因迫使叔父下野,政變之際又對舊派要人進行殺戮,王文華怕被批判而未擔任貴州督軍,此後赴上海的王伯群處避居。[9]

1921年(民國10年)3月,王文華遭北洋政府支持的老部下袁祖銘暗殺。此後,貴州省的軍人激烈爭奪該省的主導權。1922年(民國11年)3月,[10]廣東軍政府任命王伯群為貴州省長,但因袁祖銘的妨害而未到任。同年,王伯群加入中國國民黨[11][3]

大夏大學校長、交通部長[編輯]

王伯群照片(1941年《最新支那要人傳》)

王伯群在政治活動之餘,於1924年(民國13年)夏同馬君武在上海創建大夏大學。當時廈門大學學生因遭到北京政府鎮壓而受影響,喪失修學場所的學生及失業教師急需救濟,大夏大學即在此時為這些師生開辦。1926年(民國15年)冬,王伯群繼馬君武之後任大夏大學校長。[12][3][4]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成立南京國民政府,王伯群參加該政府,任交通部部長。作為首任交通部長,王伯群成為各項交通事業的奠基人,特別是在電信、航空方面取得顯著成果。1928年(民國1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南京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6月,北京交通大學更名為「第三交通大學」,王伯群任校長。[13]1931年(民國20年)12月,因為同鴉片秘密貿易相關,王伯群遭到彈劾,被迫辭去交通部長職務。[14]此後,他歷任川滇黔視察專員、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15][3][4]

抗日戰爭爆發後,王伯群將大夏大學及復旦大學遷往內地。王伯群幫助教育部進行遷移活動,兩大學組成的第一聯合大學江西省廬山(後遷往重慶)、第二聯合大學設在貴陽。同年12月,王伯群任後者的校長,此後第一聯合大學被指定為復旦大學,第二聯合大學被指定為大夏大學。王伯群在戰爭期間專心提高學生的教育水平。1944年(民國33年)12月20日,王伯群在重慶的江北陸軍醫院胃潰瘍而逝世。享年60歲(滿59歲)。[16][3][4]1946年大夏大學在校園內修建「思群堂」以紀念王伯群,現址位於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北路校區內。

家庭[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
  1. ^ 王伯群,杭州图书馆,于2012-6-16查阅. [2012-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7). 
  2. ^ 熊(1993)、45頁。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徐主編(2007)、104頁。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劉國銘主編(2005)、174頁。
  5. ^ 熊(1993)、45-46頁。
  6. ^ 熊(1993)、46-47頁。
  7. ^ 熊(1993)、47頁。
  8. ^ 熊(1993)、47-48頁。
  9. ^ 熊(1993)、48頁。
  10. ^ 熊(1993)、49頁以及徐主編(2007)、104頁作此。劉國銘主編(2005)、174頁作「1921年9月20日」。
  11. ^ 熊(1993)、48-49頁。
  12. ^ 熊(1993)、49頁。
  13. ^ 北京交通大学. bjtu.edu.cn. [202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5). 
  14. ^ 王伯群任交通部長時,奉命調停四川省劉湘劉文輝之間的矛盾。劉文輝向王伯群的隨員們行賄,察知此事的劉湘十分不滿。不久,劉湘揭發王伯群的隨員參與鴉片走私貿易,王伯群因此受到彈劾的。此後,王伯群自己因不了解實情而無罪。熊(1993)、49-50頁。
  15. ^ 熊(1993)、50-51頁。
  16. ^ 熊(1993)、51-52頁。
書籍
  中國國民政府
前任:
(創設)
交通部長
1927年5月 - 1931年12月
繼任:
陳銘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