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起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宋江涉及地區

宋江起義北宋末年在河北、山東、江蘇一帶的一次民變。其事跡被後世不斷演繹,成為《水滸傳》的歷史原型素材。

事跡[編輯]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史斌楊志等36人在梁山泊(又名梁山濼,今山東省梁山縣鄆城縣之間)起義,率眾攻打河朔京東東路(治青州,今山東省青州市),轉戰青州、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攻陷十餘州縣城池,聲勢日盛。十二月初二,宋徽宗採納知亳州侯蒙的建議,招安宋江,沒有成功[1]。徽宗命知歙州曾孝蘊率軍征討。宋江從青州南下沂州(今山東臨沂)。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陽軍(治下邳,今江蘇省睢寧西北古邳鎮東),從沭陽乘船到達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西南海州區)。海州知州張叔夜設伏,誘戰宋江登岸[2]。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伏,船隻被焚,戰敗被俘,起義失敗[3]

南宋之後的一些野史記載宋江參與征方臘之事。[4]但《東都事略·徽宗紀》將平宋江列在平方臘之後,《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墓誌銘》亦稱折可存在平方臘之後,奉令蕩平宋江。

史斌投降朝廷後又在陝西起義甚至稱帝,最終在鳴犢鎮被宋將吳玠俘殺。而楊志後隨种師中征金,但中途逃走,以致种師中戰死。

人物[編輯]

龔開宋江三十六贊並序》三十六人名單:呼保義宋江,智多星吳學究,玉麒麟盧俊義,大刀關勝,活閻羅阮小七,尺八腿劉唐,沒羽箭張清,浪子燕青,病尉遲孫立,浪裏白跳張順,船火兒張橫,短命二郎阮小二,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鐵鞭呼延灼,混江龍李俊,九文龍史進,小李廣花榮,霹靂火秦明,黑旋風李逵,小旋風柴進,插翅虎雷橫,神行太保戴宗,急先鋒索超,立地太歲阮小五,青面獸楊志,賽關索楊雄,雙槍將董平,兩頭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沒遮攔穆橫,拚命三郎石秀,雙尾蠍解寶,鐵天王晁蓋,金槍班徐寧,撲天雕李應;這三十六人中有宋江、解珍和解寶,沒有林沖公孫勝杜遷[5]另有一份名單載於《大宋宣和遺事》,裡面的三十六人名單有林沖、公孫勝和杜遷而沒有宋江、解珍和解寶。上述兩份名單都有包括晁蓋。然而當中成員的部分稱號與後來《水滸傳》不同。

宋江部眾見之於史的有建炎元年(1127年)秋七月,在陝西興州稱帝的史斌[6],他被稱為宋江之黨,有學者認為史斌,就是九紋龍史進的原型。

其餘如楊志[7]關勝[8]張橫[9]解寶[10]武松彭玘[11]等人。雖然都是史實人物,但沒有明確的史料證明他們是宋江的部眾。

注釋[編輯]

  1. ^ 宋史》列傳第一百一十·侯蒙傳: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東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2. ^ 《宋史》本紀第二十二·徽宗四:宣和三年二月,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3. ^ 《宋史》列傳第一百一十二·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鹵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4. ^ 宋江是否曾參與征討方臘,一直存在爭議。有關宋江征討方臘的記載可見於《三朝北盟會編》卷五十二引《中興姓氏奸邪錄》:「宣和二年,方臘反睦州,陷溫、台、婺、處、杭、秀等州,東南震動。以(童)貫為江浙宣撫使,領劉延慶、劉光世、辛興宗、宋江等軍二十餘萬往討之。」同書卷二一二又引《林泉野記》:「方臘反於睦州,光世別將一軍,自饒趨衢、婺,出賊不意,戰多捷。臘敗走,人青溪洞。光世遣察知其要險,與楊可世遣宋江並進,擒其偽將相,送闕下。」
  5. ^ 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上
  6.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
  7. ^ 三朝北盟會編》卷四十七引《靖康小雅》中云:「……金人先屯兵縣中……翼日,賊遣重兵迎戰。招安巨寇楊志為選鋒,首不戰,由間道徑歸。」
  8. ^ 《宋史》卷四七五《劉豫傳》:因遣人啖豫以利,豫懲前忿,遂畜反謀,殺其將關勝,率百姓降金,百姓不從,豫縋城納款。
    金史》卷七十七《劉豫傳》:撻懶攻濟南,有關勝者,濟南驍將也,屢出城拒戰,豫遂殺關勝出降。
  9.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十三中云:「紹興五年(1135)九月,自靖康之末,兩河之民不從金者,皆於太行山保聚。太原義士張橫者,有眾二千,來往嵐、憲之間。是秋,敗金人於憲州,擒其守將。」
  10. ^ 《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一七引《韓忠武王中興佐命定國元勛之碑》上云:「建御營,以王(韓世忠)為左軍統制,詔平濟州山口賊解寶、王大力、李顯等,所向剿除,升定國軍承宣使。」
  11. ^ 《宋史·卷四百五十二·列傳第二百一十一》:紹興元年春,金重兵犯河南,時興軍乏糧,就食諸道,僅存親兵自衛,人情震恐。興授將彭玘方略,設伏於井首,俟敵至陽遁,金眾果追玘,伏發,金帥就擒。

參考文獻[編輯]

相關條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