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臺灣教育專案/人物條目賞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條目[编辑]

範例一 朱敬一[编辑]

朱敬一
 中華民國第4任
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常任代表
任期
2016年7月15日—2019年8月31日
总统蔡英文
前任賴幸媛
继任連玉蘋趙光訓林良蓉(代理)
羅昌發(正任)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55-10-29) 1955年10月29日68歲)
臺灣
国籍 中華民國
儿女1男1女
母校美國密西根大學
专业經濟學家
学历
经历

朱敬一(1955年10月29日),中華民國經濟學家臺大商學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中華民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WTO)代表團常任代表美國國家科學院海外院士。朱敬一於1998年即獲中央研究院院士殊榮,後曾任中研院副院長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行政院政务委员行政院國科會主委等,並曾參選臺大校長。2019年申請辭去WTO代表,總統府8月23日公告應予免職,自8月31日起生效。[1]

生平[编辑]

朱敬一自稱是清朝思想家龔自珍後人[2]。2008年8月之後,台灣經濟遭受雷曼兄弟公司倒閉所引發的金融風暴衝擊,此時朱應《中國時報》之邀,始於《中國時報》上以《安得廣廈千萬間》為題設財經專欄,至2009年,改以《掌握財經關鍵》為題。除了《中國時報》外,2009年2月起,朱亦應《聯合報》之邀,每兩週一次,撰寫《名人堂》專欄。

朱由此二專欄,運用經濟理論探討社會現象、政治問題、綠色能源等時事;也對國際金融局勢與國內政策發表評述,並介紹2008年、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的文筆力求清晰易懂,向一般讀者介紹經濟理論的內涵,並介紹國際重要經濟發展及學者。專欄涵蓋杜甫凱因斯的主張,分析範圍包括台灣哈雷機車到政治幾何學

事略[编辑]

教育議題[编辑]

對於台灣的教育,朱敬一認為其有許多問題。其2009年參與了台灣教育改革的「七一二我要十二年國教大遊行」[3]

其認為台灣基礎教育過於死板,尤其是公民教育的教材不夠靈活,以致學生無法透過學校的學習培養公民素養。然而有人認為其只點出問題但不著手改革,如同無的放矢,「希望身居政學要津又不乏機會可插手教改事業的學術菁英,必須記取自己過去的教改經驗,能知道教育的真正問題,以及擔負起改革者應有的責任倫理。」[4]

朱敬一對通識教育的落實十分重視,認為台灣教育過早分流,應傚法美國大一、大二學生不分科系的制度。通識教育在學生視為營養學分、教授亦不重視的情形下,使大學實施通識教育課程流於形式。朱敬一對此召集了2008年全台七所頂尖大學通識教育評鑑,彌補科學潮流下專業太窄的弊病,致力擴大現今考試制度下過早分類組的學生們知識與關懷的廣度。[5]

朱敬一自2007年開始連續三年分別至北、中、南的高中上一學期的社會科學課,是第一位走進高中校園,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剛從國中畢業的學子走入人文與社會科學世界的中研院院士。 [6]

二次金改[编辑]

  • 台灣在陳水扁主政的時代,曾有兩次大規模的金融體制改革,在第二次的金融改革中,朱敬一反對其改革方針,尤其質疑開發金控併購金鼎證券的過程[7][8]

主持計畫[编辑]

學術研究[编辑]

  • 人口研究:
    • 人口動態之不規則演進[9]
    • 人口生育循環研究[10]
  • 個體經濟研究:
  • 經濟期刊排序研究[14]
  • 政治經濟學:

政策制定[编辑]

  • 台灣經貿政策:
  • 教育改革[20]

爭議[编辑]

挺涉假發票案的教授[编辑]

2013年1月,朱敬一與教育部長蔣偉寧、中研院長翁啟惠共同發布聲明力挺涉假發票案的教授,主張「教授買三個碳粉匣拿來報螢幕」不算貪汙,但論點隨後引起輿論的論戰。[21]

政策制定[编辑]

近年台灣的賦稅制度變革,朱敬一在多次稅賦改革會議中拒絕赴會。[22]

出版著作[编辑]

書籍[编辑]

  • 《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十封信》(聯經出版)
  • 《牧羊人讀書筆記》(印刻出版
  • 《經濟學的視野》(聯經出版
  • 《找回台灣經濟正義與活力》(天下雜誌

學術作品[编辑]

論文選輯[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駐WTO代表朱敬一申請退職 31日生效. [2019-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9). 
  2. ^ 飆哈雷救經濟. [201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3. ^ 中國時報,A3/焦點新聞:《朱敬一專文》教改 不必是為自己的孩子, 2009/07/11
  4. ^ 聯合報:院士負面笑話與「公民」教改問題,2007/9/12. [2009-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5). 
  5. ^ 聯合報:朱敬一:招生若採一科成績 符合大學理念嗎?,2009/11/16[永久失效連結]聯合報:朱敬一:《名人堂》「和光同塵」才是培育菁英的有效率環境,2009/07/1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中國時報:培育人文社科人才 朱自喻播種者,2010/01/08[永久失效連結]
  7. ^ 時報:開發金併金鼎的爭議擴大,朱敬一、陳添枝密會財長, 2006/3/20[永久失效連結]
  8. ^ 引用財訊月刊第297期 獨家專訪開發金董事長 林誠一談辜仲瑩:「絕對沒歪哥」 記者:黃琴雅, 2006/11/30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12-17.: (記者)問:對於你上任後,公股與獨立董監事戴一義、朱敬一與陳添枝相繼離職,原因為何?辜仲瑩團隊為何會引起公股董監的質疑? (林誠一)答:應該說是領導人的風格不同,以前是泰公(劉泰英)執掌,現在是辜仲瑩。就我所知,朱敬一跟辜仲瑩相處的過程不是很愉快,人相處難免會有意見不同,但我有一個老一輩的信念,我們來這裡做事,有事情就在公司裡面談,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若有違法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去告發,沒有的話,就不要亂用情緒性的話去講人家的是非。而我到這裡來是要協調官股與辜家,希望兩邊好好相處,他們(指朱、戴、陳)說要依據公司法來行使查帳工作,我不反對,於是他們找了另一個會計師,弄了一份監察人報告,有問題我們全都應該虛心接受,但查出來都是一些程序上問題。
  9. ^ (古慧雯計劃主持 1992; 史惠慈等著 2009; 朱敬一 and 究主持 1995; 朱敬一 1991; 朱敬一 1996; 朱敬一主編 2000, 2000; 朱敬一計畫主持, 1994, 1995, 1996, 1996; 朱敬一執行主持 1995; 汪納卡特 1983; 張清溪 1995; 梁明義 and 究主持 1986) 古慧雯計劃主持. 人口動態之不規則演進. Translated by 朱敬一共同主持,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硏究計畫成果報告. 臺北市: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992.
  10. ^ 朱敬一執行主持. 「代間模型」與「期間模型」之抉擇 人口生育循環之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硏究計畫成果報告. 臺北市: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995.
  11. ^ 朱敬一計畫主持. 業主連帶侵權責任的經濟分析,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臺北市: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2. ^ 台灣地區世代移轉之理論與實證. 1994.
  13. ^ 台灣企業家的創業過程與經濟組織結構變化 How does the market coordinate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utilize network effects an inframarginal analysis. Translated by 楊小凱協同主持,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臺北市: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995.
  14. ^ 國內經濟學專業期刊排序 Rankings of economics journals in Taiwan. Translated by 許松根共同主持,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臺北市: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996.
  15. ^ 模糊表態的經濟分析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political amibiguity. Translated by 黃定遠共同參與,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臺北市: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996.
  16. ^ 核四何去何從研討會實錄. 臺北市: 孫運璿基金會. 2000.
  17. ^ 朱敬一主編. Wto架構下兩岸經貿關係研討會實錄. 臺北市: 孫運璿基金會. 2000.
  18. ^ 史惠慈等著. Ecfa 開創兩岸互利雙贏新局面. Translated by 朱敬一主編. 初版 ed, 兩岸關係研究系列 5. 臺北市: 遠景基金會. 2009.
  19. ^ 旺報:朱敬一專訪:兩岸經貿緊密度會影響獨派的選擇,2009/8/25. [2009-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20. ^ 朱敬一, 戴. 國家在教育中的角色, 教改叢刊 Aa01. 臺北市: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1996.
  21.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假發票案 -- 學術三巨頭:勿以貪汙起訴]
  22. ^ 經濟日報:近半數連署 賦改會委員 不想玩了,2008/10/28[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编辑]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行政院
前任:
李羅權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第十四任
2012年2月6日-2014年3月2日
末任
升格為科技部
  • 學經歷、思想主張相當完整
  • 著作目錄用隱藏模版處理,將繁雜的訊息隱藏不影響版面
  • 參考文獻完整
  • 記錄的研究項目過於瑣碎,難讓讀者了解

範例一 孫維新[编辑]

孫維新
Wei-Hsin Sun
孫維新,2015年。
出生 (1957-11-08) 1957年11月8日66歲)
臺灣台北市
居住地 臺灣
国籍 中華民國
母校老松國小
萬華國中
建國中學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學士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文物理學博士[1]
知名于活躍星系核與類星體
交互作用星系
星系演化與恆星形成
科學教育
奖项中央大學理學院優良教師獎
中央大學教學傑出獎
中央大學特別貢獻獎
國科會研究甲種獎
國科會指導大專生研究獎
科教節目金鐘獎
台灣大學教學傑出獎
台灣大學教師社會服務傑出獎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類星體與活躍星系、星際物質巡天觀測、物理演示教學
机构戈達德太空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中央大學物理系與天文研究所教授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所長
中華民國天文學會理事長
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博士導師Matthew A. Malkan[2]

孫維新(1957年11月8日)是以天文教育推廣聞名的台灣天文學家,曾任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所長與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經歷[编辑]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演講的的孫維新,2010年

孫維新於1957年生於台灣台北市,原籍山東[3]。1979年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畢業,1987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文物理學博士。1987至1989年間於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1989年返台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1992年8月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成立後曾任所長,並曾出任中華民國天文學會理事長、國立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主任。2007年轉任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4],以及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2011年1月17日借調至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擔任館長[5],2021年4月16日退休[6] 現擔任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研究[编辑]

孫維新的主要研究是活躍星系核類星體交互作用星系星系演化恆星形成。並且有鹿林山星際物質發射線巡天計畫墾丁天文台教育訓練計畫、BATC多色巡天計畫與青藏高原天文台科研及教育計畫等研究與教學計畫[7][8]

孫維新於2007年在西藏阿里地区開始建立天文台,目前已完成,於2011年開始觀測。該天文台可在台灣進行遙控[9]

科學教育[编辑]

孫維新在台灣以天文學普及教育聞名。他在1993年主持的公共電視節目《航向宇宙深處》系列獲得1994年金帶獎[10]和1995年李國鼎科技節目獎,他本人以該節目獲得2000年第35屆金鐘獎電視金鐘獎教科文節目主持人獎[11][12]。所著《孫維新談天》一書獲得第二屆吳大猷科普著作金籤獎[13]、2003年金鼎獎優良圖書推薦[14]、2010年科普閱讀年推薦「百大科普好書」[15]。他於1995年起在台灣大學、政治大學、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等多所大學授課的「認識星空」通識課程廣受學生好評[16][17][18]。任職於中央大學期間,孫維新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水族實驗中心頂樓建立墾丁天文台,每年高中和大學寒暑假期間辦理多梯次觀測研習營。

2003年春天起,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的支持下,孫維新負責辦理「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並邀請各界專家演講介紹各領域科學發展[19][20]。2005年時配合2005 世界物理年負責主辦「探索物理博覽會」[21]。他也是2009全球天文年台灣總召集人[22]。曾擔任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掃描》節目中「讓我們看星去」單元的主講人;現在每隔兩周的週二,固定參與作家張大春主持的News98節目《張大春泡新聞》談天文科學等相關知識[23]

其他[编辑]

2010年3月20日在高雄舉辦的「今夜星光燦爛」舞台劇最後,孫維新示範自由落體實驗。

孫維新個人興趣相當廣泛[24],尤其他是戲劇的愛好者,曾任台大國劇社社長,並在1982年參與演出白先勇小說《遊園驚夢》所改編的舞台劇,飾演程參謀,當時參與演出的還有劉德凱歸亞蕾等知名演員,該次演出後曾有人找他進入演藝圈[25][26][27][28]。他在美國求學期間,將王藍的小說《藍與黑》改編成舞台劇演出[29]

2009全球天文年在台灣的活動中,他以舞台劇和音樂會的方式策劃2009年3月21日在台北舉辦的戶外活動《星空之旅》[30]和同年12月19日全球天文年閉幕活動《今夜星光燦爛》[31];同名舞台劇並且於2010年3月20日在高雄演出[32]以進行科學推廣。參與演出的演員包含了陸一龍劉亮佐等知名演員[33]。2011年4月15日台達電子四十週年慶祝活動中的舞台劇「讓世界動起來─法拉第的一生」也由孫維新負責策劃[34]。2013年12月7/8日,孫維新配合2013年初發現的ISON彗星策劃科學推廣舞台劇《哈雷與牛頓-從黑暗到光明!》在台北演出[35]

此外,以繪本畫家幾米的著作《星空》為藍本的「幾米星空特展」中,孫維新以燈光創造「四季星空」參加展覽[36][37]

榮譽[编辑]

著作[编辑]

書籍[编辑]

  • 《孫維新談天》,ISBN 9789862166840,孫維新著,王季蘭整理,天下文化出版,2011年(改版)。
  • 《觀測天文物理學》,ISBN 9571138045,譯自“Methodes physiques de l'observation”,by P. Lena,孫維新、胡景耀翻譯,國立編譯館出版,五南圖書經銷,2004。

影音作品[编辑]

  • 《孫維新輕鬆聊:科幻電影與科學》(2018)
    • 主題1 阿波羅上月球
    • 主題2 火星任務
    • 主題3 從黑洞到蟲洞
  • 《孫維新輕鬆聊:邁向太空》(2019)

代表性期刊論文[编辑]

  • Wu, H., W.-H. Sun, et al., 2002, “Intermediate-Band Surface Photometry of the Edge-on Galaxy NGC4565”,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23, 1364.
  • L.F. Xia, W.-H. Sun, et al., 2002, “Photometric Redshift Determination with the BATC Multicolor System”,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114, 1349-1358.
  • Y. Liu, W.-H. Sun, et al., 2003, “Astronomical Observing Conditions at the Xinglong Station in 1995-2001”,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115, 495-501.
  • X. Zhou, W.-H. Sun, et al., 2003, “15 Color Photometry of Landolt SA95 Standard Star Field”, Astronomical and Astrophysics Journal, 397, 361-369.
  • W-P. Lin, W.-H. Sun, et al., 2003, “H-alpha + [NII] Observations of the HII regions in M81”,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26, 1286-1294.
  • X. Zhou, W.-H. Sun, et al., 2004, “Dome-Diffuser Flat-fielding for Schmidt Telescopes”,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27, 3642-3652.
  • X. Zhou, W.-H. Sun, et al, 2005, “CCD Under-Sampling Effect and Its Modeling in the BATC Observing System”,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117, 86-93.
  • W.-H. Sun, et al, 2005, “Intergalactic Stellar Distributions in the Interacting M81/M82 Galaxy Group”,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630, L133.

參考資料[编辑]

  1. ^ 科博館長孫維新:將找到超級地球[永久失效連結]
  2. ^ Alumni of UCLA's Astronomy Graduate Program. [201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 
  3. ^ 台湾天文物理专家揭秘传言 “世界末日”只是好莱坞“票房”. [2013-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5). 
  4. ^ 5年5百億效應 教授愛跳槽台大. [2011-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3). 
  5. ^ 縱橫人文與科學,孫維新要讓科博館展新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6. ^ ([//web.archive.org/web/20210112173656/https://www.nmns.edu.tw/intro/archives/online/directo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歷任首長聘函]
  7. ^ 科學人2006年6月號〈聚焦西藏,北半球最後一個光學天文台址-專訪 孫維新副教授〉[失效連結]
  8. ^ 從墾丁到西藏 孫維新談天說地. [2017-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8). 
  9. ^ 《科學人》2011年12月號,第118期
  10. ^ 第五屆金帶獎(1994)得獎名單. [2010-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4). 
  11. ^ 第35屆金鐘獎得獎名單. [201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7). 
  12. ^ 孫維新獲得金鐘獎得獎照[失效連結]
  13. ^ 第二屆吳大猷科普獎得獎作品及評論. [201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8). 
  14. ^ 九十二年金鼎獎得獎名單. [2010-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0). 
  15. ^ 科普閱讀年介紹孫維新談天一書. [2011-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2). 
  16. ^ 敞開天空的劇場─天文所孫維新老師[永久失效連結]
  17. ^ 鮮課》星星王子孫維新 「認識星空」風靡校園[永久失效連結]
  18. ^ 鮮課》「認識星空」 全年千人修課[永久失效連結]
  19. ^ 「展望」系列演講官方網站. [2011-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5). 
  20. ^ 臺大演講網 「展望」系列演講. [2010-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5). 
  21. ^ 探索物理博覽會北中南同步[永久失效連結]
  22. ^ 2009全球天文年台灣網頁. [201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03). 
  23. ^ 科技&談天[永久失效連結]
  24. ^ 如果再當一次新鮮人/孫維新:像逛超市 去各學院旁聽[永久失效連結]
  25. ^ 戲劇界菁英參與製作 「遊園驚夢」籌備完成[永久失效連結]。《聯合報》,1982年6月28日
  26. ^ 多元化的四年級. [2010-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1). 
  27. ^ 白先勇说昆曲[永久失效連結]
  28. ^ 台大教授孫維新 差點當武俠明星. [2011-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2). 
  29. ^ 孫維新談天,ISBN:9789862166840,孫維新著,王季蘭整理,天下文化出版,2011(改版)。
  30. ^ 「2009全球天文年」春分活動內容簡介. [201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9). 
  31. ^ 全球天文年閉幕活動-冬至回顧大型戶外活動. [201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9). 
  32. ^ 高雄大型科學舞台劇「今夜星光燦爛」3月20日高雄市立文化中心登場. [201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5). 
  33. ^ 春分科學舞台劇—今夜星光燦爛高市登場. [201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2). 
  34. ^ 法拉第一生 藝術、科學拉在一起. [2011-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3). 
  35. ^ 12/7-8 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演出「哈雷與牛頓-從黑暗到光明!」多媒體科學舞臺劇[永久失效連結]
  36. ^ 幾米星空特展 展覽內容. [2011-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5). 
  37. ^ 幾米繪本創意旋風 吹拂兩岸[永久失效連結]
  38. ^ 185364 Sunweihsin (2006 VQ103). [2015-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2). 

外部連結[编辑]

教育職務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前任:
張天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第七任
2011年1月17日 -2021年4月15日
繼任:
黃文山代理
國立中央大學
前任:
闕志鴻
國立中央大學
天文研究所所長

1995年8月1日—1998年7月31日
繼任:
蔡文祥

警告:默认排序关键字“Sun孫”覆盖了之前的默认排序关键字“Chu朱”。

  • 新聞報導話題不斷的人
  • 挑選重要的學術文章
  • 參考文獻完整

範例一 陳文成[编辑]

  • 缷乏事件當下的敘述內容
  • 陳文成立碑段落佔整個條目篇幅過長

範例一 王文興[编辑]

王文兴可以指:

  • 與文學上的成就相比,篇幅偏少
  • 擴充的可能:應該用不少文獻甚至專書章節談到王文興

範例一 林文月[编辑]

林文月
出生(1933-09-05)1933年9月5日
 中華民國上海市
逝世2023年5月26日(2023歲—05—26)(89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阿拉米達郡奧克蘭
職業作家學者散文家翻譯家
語言華語英語日語
國籍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
創作時期1960年-2023年
體裁小說散文
代表作
  • 散文
  • 《京都一年》
  • 翻譯
  • 《破天而降的文明人》
  • 論著
  • 《南朝宮體詩研究》
  • 兒童文學(改寫)
  • 《聖女貞德:愛國少女》
  • 編著
  •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
配偶郭豫倫
父母林伯奏(父)
兒女1子1女
親屬連橫(外公)
連震東(舅舅)
黃大洲(妹夫)
連戰(表弟)
連惠心(外甥女)
連勝文(外甥)
連勝武(外甥)
連詠心(外甥女)

林文月(1933年9月5日—2023年5月26日),台灣彰化縣人,學者、翻譯家與作家。精通日文中文,曾翻譯過多部日本文學名著,如《源氏物語》、《枕草子》等,對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六朝文學)有深入研究[1]

生平[编辑]

林文月之父林伯奏生於台灣彰化縣北斗鎮,至上海留學;其母連夏甸,為連橫長女。故林文月為連橫之外孫女、連震東的外甥女,亦是連戰之表姊。

林文月生於上海日本租界。小時住上海日租界,幼時接受日本教育啟蒙,小學六年級遷居台灣後才開始接受中文教育。其於國立台灣大學取得中文系學士碩士學位,1958年研究所畢業後,林文月留任母校執教,為兼顧教書與家庭照顧責任,此後十多年作品以論文為主,1969年獲國科會補助,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進行中日比較文學研究,研究題目為《唐代文化對日本平安文壇影響》,此段經歷成為其日後「創作」及「文學翻譯」領域之啟蒙。[2]

1993年從台大退休後,移居美國。直至2023年5月26日病逝。

專長[编辑]

林文月的學術專長在六朝文學、中日比較文學,並曾教授「現代散文」課目。她通曉中、日文,曾翻譯許多日本古典文學作品,包括有《源氏物語》、《和泉式部日記》、《枕草子》等。[3]

除了日文翻譯以及學術論著之外,林文月的散文亦佳,其作品過去常被國立編譯館選入國、高中生中文課本當作教材,〈翡冷翠在下雨〉被收錄在高中國文課本當中。

風格與評價[编辑]

白先勇:“笔意清畅,风格醇厚,寓人世的悲悯欣喜于平淡之中,字里行间辐射温暖与智慧的光芒。”[3]

作品[编辑]

散文[编辑]

翻譯[编辑]

論著[编辑]

  • 《南朝宮體詩研究》台大文學院 1965年
  • 《唐代文化對日本平安文壇的影響》台大文學院 1972年
  • 《山水與古典》純文學 1976年;三民書局1997年
  • 《青山青史:連雅堂傳》中國出版社 1980年
  • 謝靈運》國家出版社 1982年
  • 《澄輝集:古典詩詞初探》洪範書店1983年
  • 《中古文學論叢》大安 1989年
  •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巨流 1993年
  • 《連雅堂傳》雨墨文化 1994年
  • 《青山青史──連雅堂傳》有鹿文化 2010年

兒童文學(改寫)[编辑]

  • 《聖女貞德:愛國少女》東方 1989年
  • 《茶花女》東方 1990年
  • 《南丁格爾:白衣天使》東方 1992年
  • 《小婦人》東方 1993年
  • 《居禮夫人:科學之母》東方 1993年
  • 基度山恩仇記》東方 1994年

演講影音[编辑]

  • 《最初的讀者》DVD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6年

編著[编辑]

  •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洪範書店 1991年

榮譽[编辑]

外国勋章奖章[编辑]

获奖[编辑]

  • 第三屆台北文學獎(《飲膳札記》)
  • 第三十一屆行政院文化獎(2012年)

褒揚令[编辑]

2023年7月8日於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舉行「永遠的風華─林文月紀念會」,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代表出席,並頒贈總統褒揚令,由女兒郭思敏代表受贈。[5][6]

大事紀[编辑]

受教育時期(1933年-1959年)[编辑]

  • 1933年 出生於上海市日本租界。啟蒙教育為日本語文。
  • 1946年春 舉家自上海返回臺灣,自小學六年級開始學習中國語文。同年秋,考取北二女(現在的中山女中)。林文月自上海返台,報考中學時間過晚,當年度只有北二女還可以報考,三年後直升高中部。
  • 1952年 考取臺灣大學中文系,及師範學院藝術系,選讀前者。
  • 1957年 與郭豫倫先生結婚。次年中文研究所畢業,留母校任教。

臺大任教時期(1959年-1993年)[编辑]

  • 1960年 至1966年間,編譯《聖女貞德》、《居禮夫人》、《南丁格爾》、《茶花女》、《小婦人》、《基督山恩仇記》(東方出版社)。
  • 1966年 出版《謝靈運及其詩》(學術論著)。  
  • 1967年 出版《澄輝集》(學術論著)。
  • 1969年 獲國科會資助赴日,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修員」一年。
  • 1970年 出版《京都一年》(遊記)。
  • 1972年 出席京都國際筆會,提出日文論文<桐壺と長恨歌>。次年自譯為中文,並附<源氏物語:桐壺>譯文,發表於《中外文學》,始啟《源氏物語》譯文連載之緣,五年半而譯竟。
  • 1977年 出版《山水與古典》(學術論著)。出版《謝靈運》(傳記文學),及《青山青史-連雅堂傳》(傳記文學)。
  • 1978年 出版《讀中文系的人》(散文、論著)。《源氏物語》(日本古典文學譯註)五冊本初版。
  • 1981年 初版《遙遠》(散文集)
  • 1982年 《源氏物語》修訂版上、下二大冊本出版。《遙遠》獲得第五屆中興文藝獎散文項獎章。
  • 1984年 出版《破天而降的文明人》(薩摩亞酋長演講稿集翻譯)。
  • 1986年 出版《午後書房》(散文集),獲得第九屆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
  • 1987年 獲為香港翻譯學會榮譽會員。
  • 1988年 出版《交談》(散文集),獲得第十四屆(1989)國家文藝獎散文類獎。
  • 1989年 為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客座教授。出版《枕草子》(日本古典文學譯註)。
  • 1989年 出版《中古文學論叢》(學術論著)。
  • 1991年 編印《臺靜農先生紀念論文集》。

退休時期(1993年-2023年)[编辑]

  • 1993年 自臺大退休。為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出版《作品》(散文集)、《擬古》(散文集)、《和泉式部日記》(日本古典文學譯註)、《風之花》(散文選集,在大陸出版)。 獲聘為臺灣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 1994年 《源氏物語》獲得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翻譯成就獎。應邀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演講
  • 1995年 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客座教授。獲日本東亞同文書院紀念賞。
  • 1997年 出版《伊勢物語》(日本古典文學譯註)、《夏天的會話》(散文選集,在大陸出版)。
  • 1998年 始為日本《アジアエコ-》定期撰寫日文隨筆。
  • 1999年 為捷克查理斯大學客座教授。出版《飲膳札記》。
  • 2000年 出版《Devět zastavení》(捷克文,譯六朝詩選講義)。《飲膳札記》獲第三屆臺北文學獎。十一月將手中現存之著作手稿、著作自藏本及畫作等資料捐贈臺大圖書館永久典藏。
  • 2001年 臺大圖書館於四月十二日起至六月三十日舉辦『林文月教授手稿資料展─臺大近代名家手稿系列展之二』與座談會、專題演講等系列活動。臺大頒贈感謝狀。
  • 2007年 與余光中先生、呂紹嘉先生、蔡振水先生、朱國瑞先生、陳恆昭先生、蔡明介先生、施崇棠先生、李家同先生一共九位,共同獲選為國立台灣大學傑出校友。
  • 2012年 獲得行政院文化獎
  • 2023年5月26日於美國加州奧克蘭去世。[7]

致敬活動[编辑]

2016年11月17日,由國家圖書館與趨勢教育基金會聯合推出「向林文月致敬」系列活動。林文月在古典文學研究、日文翻譯、散文寫作等方面有相當高的成就,也對臺灣的學界和文壇有深遠的影響。活動透過展覽、研談會、電影放映等活動,引領大眾認識林文月的文學境界和優雅的人格特質,並進一步以人文精神催化社會氛圍,以文學為社會扎根。

  • 展覽:《記憶中的一爿書店》,於2016年11月17日~12月17日在國家圖書館文教區一樓展覽廳。
  • 研談會:《徘徊文字間─聽他們談林文月》,於2016年11月19日在國家圖書館文教區三樓國際會議廳。12月25日在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播音。
  • 目宿媒體「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紀錄片:《讀中文系的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於2016年11月19日在國家圖書館文教區三樓國際會議廳。

参考文献[编辑]

  1. ^ 台灣作家作品目錄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7). 
  2. ^ 張少明. 林文月散文研究 (PDF) (碩士论文). 政治大學. 2006 [2023-05-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5-31). 
  3. ^ 3.0 3.1 董阳孜、林文月两位女性获颁台湾最高文化奖项. 凤凰网. [201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4. ^ (日語)平成26年秋の外国人叙勲受章者名簿 (PDF). 内阁府. 2014-11-03 [2022-05-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18). 
  5. ^ 王寶兒. 林文月紀念會 文化部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 中央通訊社. 2023-07-08 [2023-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5) (中文(臺灣)). 
  6. ^ 永遠的風華─林文月紀念會 文化部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 文化新聞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23-07-08 [2023-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4) (中文(臺灣)). 
  7. ^ 前輩作家林文月安詳辭世 宛若六朝風華人物典範. [2023-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5). 

外部連結[编辑]


警告:默认排序关键字“L林”覆盖了之前的默认排序关键字“Sun孫”。

  • 與文學上的成就相比,篇幅偏少
  • 擴充的可能:應該用不少文獻甚至專書章節談到林文月

總結[编辑]

  • 生平:小時候,學術成就,政策,著書作品,思想整理
  • 官位,職位
  • 八卦
  • 後人評價

虛構人物[编辑]

  • 作品
  • 故事背景
  • 角色設定:個性、身高體重,人物關係
  • 出場時間
  • 配音員’周邊
  • 演藝人員作家作品集
  • 學者研究成果
  • 影響
  • 體育:成就,破紀錄
  • 報導作品
  • 企業家辦的企業
  • 其他成就
  • 家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