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讨论:Travel/存档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您好,Travel!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除了欢迎辞外,也请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权问题解答
贡献内容必须是您所著或获得授权
同意在GFDL条款下发布
手册
手册
问号
问号
有问题?请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记:讨论后要签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个波浪纹“~~~~”。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边缘o^-^o留言 15:05 2005年9月15日 (UTC)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恭喜您!您最近创建或大幅改进的条目伯希和经推荐后,获选于首页作新条目展示。如果希望推荐其他您关注的条目,欢迎前往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提名。在您创建或大幅改进的所有条目中,总计有1篇条目获推荐作首页新条目展示。

1

对不起[编辑]

对不起冒昧恢复了您的用户讨论页,其实讨论页是大家相互交流的地方,一片白白的,人家也不怎么敢往上写东西了啦:)主要是来感谢您在这么短的参与时间内,就能够作出这么多的贡献,上面管理员给加的新条目推荐模板是wiki社区表达的一种对您的感谢,我到现在还没有呢,呵呵,好羡慕啊。其实参与这里是一定要和大家交流的,您也许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也许您可以在自己的用户页介绍下自己,或者写下一些对想和您进行交流的用户要说的话,当然也可以写下“拒绝交流”这样的话,让别人能够了解您的想法。总之这里是自由的百科全书,祝您wiki愉快--边缘o^-^o留言 10:52 2005年9月30日 (UTC)

抱歉[编辑]

我不希望三二六护台湾大游行在发生消耗维基服务器资源的编辑战,您是否可以先阅读一下下面模版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虽然一直声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现在的台湾确实有一个政权存在,这个事实(即便是没有主流承认的事实)是无法回避的。维基上秉持“描述主张,尊重事实”,所以我希望您能够在这个条目的对话页与其它编辑者达成一个在编写上而不是政治上的共识。--学习第一|有事找我:P 14:59 2005年9月30日 (UTC)

犍陀罗[编辑]

是居鲁士二世。犍陀罗条目的错误已改正。之所以发生问题是因为居鲁士一世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王公(安珊王),以至于很多人把居鲁士大帝当作一世(其实是二世)。参见居鲁士条目。--Douglasfrankfort Usertalk 11:11 2005年10月1日 (UTC)

居鲁士[编辑]

即使是英文版也会有错误的。参见居鲁士一世条目[1],可见他在位是在前600~前580,而不是前558~前540。看来是写错了。--Douglasfrankfort Usertalk 15:10 2005年10月1日 (UTC)

也是道歉...[编辑]

Sorry...我也有错...讨论的用字遣词都有欠理智。--台湾少年 11:54 2005年10月1日 (UTC)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编辑]

有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的行为,想不透自己当时为什么会那样作。常常只是一口气,憋再那边,不吐不快,然后就产生了摩擦跟争吵。让我们把歧见放下,共同为维基百科努力吧!--Theodoranian|虎儿 (talk) 16:56 2005年10月1日 (UTC)

呵呵,拍拍手,大家共同讨论,共同编辑,这才是我想象的wiki喔,一团和气的话,自己也挺有幸福感呢v(^^)v--边缘o^-^o留言 13:20 2005年10月2日 (UTC)

问候下我的朋友:)[编辑]

看到您最近的参与的纪录,感觉您已经比较熟悉这个环境了呢。其实大家只是来写百科,来实现自己的大小梦想罢了,争论只是为了百科的内容更出色更像一部百科全书,一些情绪的语言往往会换来大量的口水,对解决问题的作用反而几乎没有。其实我刚来的时候是挺莽撞的,见到来自台湾的参与者,就劈头问人家是蓝的还是绿的,呵呵,弄得人家都不好回答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意识形态,最好的情况就是相互尊重了,当初看到您和虎儿的争论感觉挺不好插嘴的,因为大家都有自己不对的地方,之前虎儿的管理员身份可是普选得到的喔,大家都很认同他的一些做法,也往往疲于对付很多或是不了解或是刻意做一些不好的测试的参与者,相互维护都有些下意识的了,所以也请您理解当时的状态。说起来,您一直的贡献都蛮棒的,所以来给您打打气,要知道wiki的一个原则就是大胆的编辑,但是也要谨慎考虑一些可能会引起争执的问题啦。有事情,我顶您,呵呵,加油喔--边缘o^-^o留言 14:58 2005年10月27日 (UTC)

用户名更改完成[编辑]

--Wing 14:24 2006年1月5日 (UTC)

看到你分别建立了好几种“某某茱萸”的条目,感觉很是不错,向你表示感谢,不知道你如何找到这些资料并且维基化的。不过到底没看明白茱萸这个条目写的是谁。。。这几种“xx茱萸”都是不同科的,如果不加辨析一起叙述不太合适吧。这也是为什么我原来给该成重定向页的缘故。-- polyhedron(古韵) 留言 00:12 2006年1月6日 (UTC)

关于简繁转换问题[编辑]

要增加术语的繁简转换,可以到Wikipedia:繁简体转换请求中提出。管理员会不定期更新系统。至于User:Kasuga的行为违反了“尊重先前用户的贡献”这样一个共识,我想你可以到他的对话页和他提出,了解一下原因,也可以告知他这样一个共识。最后,你还可以把这些条目移动回来,移动是每一个注册用户都可以进行的操作。最后,感谢你对管理员的信任,并把这件事情告诉我。如果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请到我的讨论页找我。谢谢。--用心阁(对话页) 11:09 2006年1月12日 (UTC)

关于“重力”和“引力”的问题,在此说一下,这两个词不宜也不应该作繁简转换,因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应混淆。请参见重力条目,里面就有说明:“重力常与引力混淆,但它实际上是物体受引力的一个分力,它与物体所受向心力的矢量和是引力”。也就是说,引力包括重力。不能将两者完全等同,否则就是混淆了物理学概念。因此,这种用法也应从物理学的概念角度上去解决,而不能只认为是繁简的问题,除非是一些固定的用法。--Wengier留言) 18:24 2006年1月13日 (UTC)

我刚才就英文gravity的中文翻译查了一下,首先根据大多数英汉词典的翻译,gravity的解释均为“重力”或“地心引力”。随后,我查阅了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大陆中学物理教科书,其最后一页的“部分中英文名词对照表”中明确列出:“重力:gravity”。网上也有相关的物理专业词汇对照,见这儿,里面则列出:“gravity 重力”和“gravitation 引力”。可见,按照专业的物理学翻译,gravity应为“重力”,而gravitation或attractive force才是“引力”。所谓引力,即万有引力,可以指任何物体的引力。所谓重力,即地心的引力,也就是引力的一种。虽然通常所说的引力都是指的地球的引力,也就是重力,在许多情况下两者所指往往相同,但两者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不能完全等同,“引力”的范围要更广一些(即所谓“万有”)。当指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时候,之前是用“重力”称之,后来扩大了范围使用“引力”,毕竟“重力”只是引力的一种,虽然是最常见的一种。相较于其它的条目,有关科学的条目(包括物理学条目)的编写应更加严谨,绝不能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因此,其中的用词应该以准确和清晰为最高原则。--Wengier留言) 23:02 2006年1月13日 (UTC)
Wengier大,请见我回在用心阁大讨论页的文章。基本上你引用的重力条目我觉得有问题,内容把重量概念换名叫重力,重量是个力没错,它是重力质量乘上重力场强度所得到的力(牛顿力学),但条目里反而把它跟正确概念的重力混淆了。既然贵国教科书也正式用到重力来称呼gravity(一如我所言,常常找到的中国资料也没有统一名称,常常一处是这种,一处是那种),我想你应该不会反对我用重力这个学界正式名称来帮条目正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被Travel抹黑就是了。万有引力这个通俗讲法台湾也是有,但是中学以上教科书到学术探讨都会用重力就是了。--春日 09:24 2006年1月14日 (UTC)

重力 vs 引力[编辑]

因为重力和引力在物理概念上有所不同,引力包括重力,但重力却是引力的最常见形式,所以引出了一些问题。在中国大陆内,重力和引力的用法往往是有区分的,虽然许多情况下也通用。例如“引力波”和“重力波”都能见到,但前者为多;而在指gravity时则多用“重力”,如“反重力”等词,则不会用“反引力”。不如这样,学习此文中的做法,使用类似文中“引力波也称重力波”这样的用法。--Wengier留言) 20:07 2006年1月14日 (UTC)

就我目前看到各位的举证,我觉得在中国大陆重力引力名词没有整合好而随场合或随人用。并不是说这两个词,意涵一个比另一个广,而有一个包含另一个的现象,而真的是名词没有整合好。现前重力条目的内容其实是重量,而重量是个力,可能因为这样而被当初创建者混淆,目前我也不敢去更动内容,怕又起纠纷。--春日 15:19 2006年1月15日 (UTC)
我支持“尊重先前用户的贡献”这一说法;另外我也看到Kasuga的解释是“繁对简是个多对一问题”,以避免转换错误。在此需要了解的是,他所提到的这个转换问题在这次讨论中的具体所指。如果确实存在转换问题,那么这样做也确是无奈之举,可以接受;而如果转换并没有问题,而只是简单的手工进行条目内容简化或繁化的话,那就不太符合维基的有关精神和做法了。毕竟维基应当是分工协作的地方,大家应该相互尊重和谅解。--Wengier留言) 20:27 2006年1月14日 (UTC)
我所指的和那些条目并不一样。我是说,原文是否确实存在因繁简多对一而造成的转换问题。如果是,在这种极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接受。这在以前也有先例。但在其它情况下的不尊重以前版本的繁简转换,则属于不正确的做法。--Wengier留言) 20:42 2006年1月14日 (UTC)
多对一的情况如简体的“发”、“干”字,在繁体中文不同的场合下可分别为“發”、“髮”、“乾”、“幹”等,有时会自动转换错误,修改转换表也很难解决。在这些特殊情况下,如果确实需要而且大家也没有意见的话,用繁体有时能避免一些问题。但在其它场合下,通常应按照维基的精神,尊重之前的作者的用法习惯。--Wengier留言) 20:55 2006年1月14日 (UTC)
我看了一下,物理学词汇中应该很少有这种现象。--Wengier留言) 21:01 2006年1月14日 (UTC)
嗯,看来是的,除非他能提出证据来支持他的解释。--Wengier留言) 21:06 2006年1月14日 (UTC)
上面Wengier大所言的应该是讲同一件事,所以我一并写在同一段。我先前要移动其实是因为系统问题。当条目已经用简体建立了之后,系统不会自动建立简繁标签转换,所以即使条目已经存在,只要对这条目做内部链接是打[[繁體條目標籤]],出来的会是繁体条目标签,点进去出现的是编辑页,里面是编好的内容。这种情况上次讨论过后,发觉只要将简体条目标签移动到文字一模一样的繁体条目标签,就可以解决了,所以我之前才会这样一个一个移动,并且历史与对话页都有保留,没有抹灭谁的贡献;或许对简体使用者,一个用繁体建立的条目也有这种情况?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移动是个现在可以解决的办法。--春日 15:19 2006年1月15日 (UTC)
至于W大可能会错意,认为科学名词很少出现后母母后(用繁体看是後母母後)的情况,所以没有需求。其实这是我针对系统另外常见状况的一项提议,一旦采行了,很多繁简转换申请就变成不需要,可以拿掉。不过可能要请Zhengzhu大指导别人Wikipedia的繁简系统code是长什么样?要怎么改?--春日 15:19 2006年1月15日 (UTC)
如果您是指需要建立对应的繁简体重定向页的话,其实维基百科中已有相应的解法说明了,即两次移动来建立繁简体重定向。建议您看看这儿:Wikipedia:重定向#中文繁简体问题。里面提到以“沈阳”为例,先移到“瀋陽”,然后移回“沈阳”这种处理办法,并说明了具体操作方法。这样既解决了繁简体自动重定向的问题,又尊重了条目的原作者,不失为一种最好的解决方法。您也可以参考一下。--Wengier留言) 17:04 2006年1月15日 (UTC)
是否可以移动到已存在条目(包括简体条目变成了重定向页,但仍存在)?先前系统资讯是说不行,但上述移回简体的方式似乎与系统资讯不合。请再解释一下。--春日 21:59 2006年1月15日 (UTC)
如果之前没有编辑历史或只有一次重定向的话应该是可以移回的,这时直接按照Wikipedia:重定向#中文繁简体问题中所说的操作就可以了。如果因有编辑历史导致经试验后证实确实无法移回的话,可让管理员帮忙进行移动。--Wengier留言) 22:07 2006年1月15日 (UTC)

Re:布袋戏[编辑]

谢谢,我刚从图书馆借了几本布袋戏的书回来研读,应该会以整理书上的资料为主。台湾这边的资料主要都是以台湾的研究、发展为主,如果有更多中国大陆的资料,会让这个条目更加齐全,不知道布袋戏在中国大陆盛不盛行?布袋戏在台现仍然是非常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表演呢!--KJ(悄悄话) 17:50 2006年1月12日 (UTC)

电子伏[编辑]

  • 知道,不过只能说相当于,我去再改一下。ParadiseW 16:42 2006年1月15日 (UTC)

年代条目[编辑]

看过它们了,我现在先完成年号的条目。将来的将来才想吧。zzz....很困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18:41 2006年1月17日 (UTC)

迟来的回应[编辑]

由于日前出国游历一阵子没机会上网,您在1/13至14日时来讯询问的事情,一直到现在才有办法回应,请多包含。关于您所询问的是,以维基的规范与习惯上来说,因为让繁简转换时的重定向问题解决,适当的搬移条目是允许的,但搬移过后请记得将原条目搬回原本的版本。不过,这种搬移基本上只适用于繁体简体的用字一样,只是因为字码不同所以需要繁简来回搬移一趟后制造出适当的重定向连结。但,如果繁简用字或用词根本就不同,那就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情况,此时可以用重定向方便连结,但不应任意搬移条目。

中文维基百科的确有尊重条目创建者或主要贡献者用词习惯的规则,这条规则原本是在中文维基尚未有繁简转换乃至于T标签、A标签这些新创工具可以应用时,所发展出的规定,目前虽然透过转换工具得以在版面上显示出读者个人喜好的用词所以表面上的意义不大,但在文章实体的储存上仍然适用。不过,这原则基本上是适用于“只因繁简或地区用语不同而造成的译名落差”之上,如果各用户的用语落差起因于别种缘故,那就需要额外讨论获得共识,跟这尊重原创者的惯例不大相同了!

至于争议主题的“重力”这话题,老实说,我并非物理专业(甚至很痛恨物理)也没把握看得懂争议重点何在,因此请原谅我不花时间再去追踪或参与你们的讨论。我相信在这几天中应该有别的、更内行的管理员参与了讨论与提出建议,希望他们的参与已经解决了你们的争议!--泅水大象 讦谯☎ 11:48 2006年1月18日 (UTC)

传统百科全书条目[编辑]

您最近将Wikipedia:维基百科缺少的传统百科全书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移动至Wikipedia:传统百科全书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可是忘了将诸如Wikipedia:维基百科缺少的传统百科全书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移动至Wikipedia:传统百科全书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以致这些传统百科全书的条目无法访问。我已经修复了一部分,烦请您也来修复其他各卷,谢谢。--Wingchi 永志(留言) 17:27 2006年3月1日 (UTC)

余弦定理[编辑]

繁体中文写作“餘弦”,但简体中文却将所有的余自动改换成“余”,更改之前有考虑过是否会变成台湾中心的写法,但修改后事实证明如果您采用简体模式浏览,是会自动改成您习惯显示的“余”。而若不做这样的更改,对繁体中文使用者读者来说会是阅读的困扰,我想这种修改应该是值得保留的。--Droxiang 18:14 2006年4月20日 (UTC)

因为余这个字在繁简转换过程产生极大的问题,您提出的那个转换请求界面一直以来仍有许多字体无法解决,而且一旦余会自动转换成“餘”仍然会产生许多问题,例如余光中人名之类的不能说转就转,不过我会去提交看看,但是我想这个更改实际上并不构成任何损失吧?--Droxiang 18:24 2006年4月20日 (UTC)

请问我应该将我的想法放在哪里呢?Wikipedia:简繁一多对应校验表/余→余余还是单纯放在Wikipedia:繁简体转换请求--Droxiang 18:31 2006年4月20日 (UTC)

我并没有“随便”搬动条目!--Droxiang 18:34 2006年4月20日 (UTC)

已经张贴,谢谢您的各项提示与指导,若有其他建议事项欢迎随时告知,谢谢!--Droxiang 18:43 2006年4月20日 (UTC)

条目评选[编辑]

欢迎到Wikipedia:条目评选湘潭评选。欢迎提出批评意见。--刻意 07:31 2006年4月23日 (UTC)

Re:顺畅的弹劾和罢免机制[编辑]

我对你的意见十分认同,管理员由投票上任,也应由投票弹劾下台。可是,这种做法在中文维基百科上,好像得不到大众的支持。我建议可提名某维基人出任管理员,亦同时可动议弹劾某管理员或投票通过不信任动议。--encyclopedist (对话页) 17:02 2006年5月16日 (UTC)

支持你[编辑]

我在对管理员意见中,提出过,后来好像没有人支持。就没有在互助中心提交过。谢谢你,帮我表达了,我的意见。不过一直难获保守派的支持,这部分保守派还是管理员中的大多数。--^-^夏目の雪^-^(魔咒aP@P@) 15:43 2006年5月18日 (UTC)

假如要投票,那么现任管理员有没有投票权?你认为呢?我认为他(她)们不享有,有关决定管理员的罢免和选举投票的投票权,他(她)们只能做观察员。很不对起,这几天一直忙于现实生活,无法花取大量时间参加你的讨论,但是支持你的想法。--^-^夏目の雪^-^(魔咒aP@P@) 10:09 2006年5月22日 (UTC)

令外现在发起投票,我感觉时机不适合,形势对你不利啊!估计参加投票的有多少人?除了管理员和保皇派。等待好的时机,你已经在维基上掀起了一股民主风潮了,这位投票做好了良好的准备。--^-^夏目の雪^-^(魔咒aP@P@) 10:42 2006年5月22日 (UTC)

美国总统仅仅是一票啊!而假如要在中文维基投票,投票人中最少有一半将是管理员。怎么把这些人扫除掉?呵!

好,你也给我充分的时间准备思考,我将会一直帮助你。--^-^夏目の雪^-^(魔咒aP@P@) 12:22 2006年5月22日 (UTC)

民主的百科全书[编辑]

对于管理员的讨论,我认为有讨论的空间。详细的内容讨论可以逐步的进行。--Jasonzhuocn...._交流 19:28 2006年5月18日 (UTC)


我的方案[编辑]

在决定管理员前途命运的投票上,管理员没有投票权。ps:包括,关于我提出这个方案的投票。--^-^夏目の雪^-^(魔咒aP@P@) 13:05 2006年5月22日 (UTC)

刚才一直忙于和user:夏目,越忙的时候,越乱。这个方案,我不会添上去,只是在讨论页讨论。--五线谱(魔咒aP@P@) 15:11 2006年5月22日 (UTC)

似乎规则是哪个方案得票多,就选哪个方案。[编辑]

规则应该是哪个方案的赞成票多于反对票,就采取哪个方案,最后可能出现同时采取2个以上的方案。--^-^夏目の雪^-^(魔咒aP@P@) 13:25 2006年5月22日 (UTC)

就像1,5方案,假如最后赞成票都多于反对票。那个奖项就可以做为铺助规范管理员的行为啊!--^-^夏目の雪^-^(魔咒aP@P@) 13:36 2006年5月22日 (UTC)

好,这样做,规则会简单一些。--^-^夏目の雪^-^(魔咒aP@P@) 13:43 2006年5月22日 (UTC)

凭什么我没有投票权?[编辑]

在谁有投票权,谁没有投票权的问题上,谁有发言权?--夏目 14:14 2006年5月22日 (UTC)

哪个规定合理么? 谁批准通过的? 夏目(并非VVV)
你漏看了吧“下面是一个在维基百科上进行投票的指导方针,这些方针并未有任何约束力。”--夏目 (并非VVV) 14:22 2006年5月22日 (UTC)

鼓励大家去投票[编辑]

我正在挨家拜访,鼓励大家去投票。不知道最后鼓励到的维基人是投赞成票还是反对票。反正,我认为投票的最终结果不重要,每个人能够允分地就这个问题,表明自已的立场,这是最重要的。对不起了!--五线谱(魔咒aP@P@) 15:41 2006年5月22日 (UTC)

关于投票[编辑]

既然没有时间,我想大家都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来投票和维护投票,就不要搞得太复杂,毕竟大家都是志愿者。从我的经验来说,过于庞大和复杂的计划通常会随着时间被人们遗忘,记住Keep it simple stupid.--用心阁(对话页) 15:50 2006年5月22日 (UTC)

我目前还没有兴趣投票,晚了,睡觉吧。--用心阁(对话页) 15:59 2006年5月22日 (UTC)

去说服大家[编辑]

travel兄的回答有点避重就轻,“我觉得没有什么非常大的麻烦,而且大家都选过,投一票的时间不过是几十秒种,每个人隔好几年花费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产生一个好的制度”,投票是没什么麻烦,但我提到的那些发起,组织,维护投票的工作麻不麻烦呢? 这个工作travel兄是不是愿意承担起来呢? 另外,这个制度好在哪里,你还是没有说明啊。--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5:34 2006年5月22日 (UTC)

赶快去那里说服这位,某些人是跟着火势着的。你去守住这里,外面的我来做。--五线谱(魔咒aP@P@) 15:56 2006年5月22日 (UTC)

许多人都是以这样投票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为名,去投反对票啊!--五线谱(魔咒aP@P@) 16:24 2006年5月22日 (UTC)

谢谢您的投票邀请[编辑]

不过,我还不是助理编辑吧... ???

Fumi 17:53 2006年5月22日 (UTC)

“我个人估计,应该会有天堂与地狱般的对比!”[编辑]

其实我讲这句话不是妄言而是有根据的,您可以参考中文维基统计页,注意看最活跃的50个维基人里面,有几个不是管理员?之所以会如此,起因于管理员候选人经常是由两种类的人中间推举出来的,一种是经常贡献优秀作品获得肯定的写手型维基人,一种是经常参与公共事务或帮忙抓侵权、做分类的管理型维基人,或甚至是这两类人的交集。基于这种原因,自然不难了解为何贡献度最高的Top 50几乎都会被选为管理员,导致管理员们所做出的贡献度会远远超过其他非管理员的总贡献度。另外我刚数了一下,在贡献次数超过3000次的维基人里面约有29个管理员,而根据Distribution of article edits over wikipedians这个表格的数据,编辑次数超过3000次的维基人有38个(注意这里面有很多个是机器人而非真正的用户),这38个用户虽然只占总用户数量的0.6%,但却贡献了50.8%的编辑次数,换而言之,就算照比例分摊管理员也贡献了整个中文版上约四成的编辑次数。如果真的拿贡献度来当投票权重,只怕这您得召集超过30,000个以上的其他中文维基人一起来投票才有可能压过这群管理员的意见,可见目前一人一票的投票方式,还算是有点亏待了既有的管理员们呢!--泅水大象 讦谯☎ 19:00 2006年5月22日 (UTC)

不大清楚一句叙述中文维基上主要贡献度都集中在一小撮热心耕耘者的形容,会如何牵扯到我个人的做人(更何况这句叙述有强而有力的数据统计作为支持,而不是无事起风造谣),可能是您对‘做人’有与我截然不同的见解吧。不过其实也无妨,因为我并不大在乎您是否能接受我的做人,只要其他中文维基上那些那些我认同的维基人们能理解我的处事就好。--泅水大象 讦谯☎ 03:12 2006年5月23日 (UTC)

虽然我投反对票[编辑]

对于管理员要有任期,我非常反对,也会一直反对下去。因为在我的想法里,管理员不过是被社群确认应该不会捣蛋因而可以开放更多编辑功能的一群使用者,根本没有讨论任期的必要。不过,您的努力很值得嘉许。如果可以,要麻烦您持续关注这件事,不要最后不了了之了(许多提议、投票和讨论最终都在大家的兴趣转移之后不了了之)。我指的“持续”,不只是投票期间,还有投票结果出炉后的后续讨论。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贡献!--mingwangx (talk) 20:16 2006年5月22日 (UTC)

虽然......[编辑]

意见大致同上,虽然我投了反对票,不过,您的努力很值得嘉许。

一个群体有理性的异见者是好事,这个群体才不会陷入团体迷思

最后,希望这不会令你对维基灰心。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贡献,希望你能继续对维基百科作出贡献。--无墓孤魂 01:24 2006年5月23日 (UTC)

回应[编辑]

个人对这个投票尚没有立场,感觉跟编写一本百科全书没有什么重要联系,所以我不是很想去参加那个投票。非常抱歉。--学习第一|有事找我 05:35 2006年5月23日 (UTC)

关于我的反对意见[编辑]

首先,我提出的管理员人数问题,其实是基于主动提出管理员申请的人数少而又少这个事实。目前成为管理员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维护维基百科的品质;但如果为了定期选举这类无关事务付出太多心力(若阁下有仔细研读有关反对意见,则很容易明白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忧虑),则会对成为管理员的意欲造成打击,毕竟

多数管理任务无需管理员身份。但长此以往,必然造成管理员人手不足。

此外,维基百科的资源乃是无数善长仁翁捐献得来,资源宝贵。当然用于讨论并无不妥,但阁下把同一文章在许多用户讨论页反复张贴,事实上是对服务器资源的滥用。请自觉停止这种行为,如确有需要,建议你写在自己的用户页子页,然后加以链接即可。--地球发动机〠✆ - ✉✍) 06:41 2006年5月23日 (UTC)

离开一段时间[编辑]

因为学习的缘故,所以我要离开一段时间,最长可能是一个月。这期间,如果可能,我会尽可能上维基来帮助你的。完成规范对管理员的监督行为的投票。结果不重要,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五线谱(魔咒aP@P@) 10:35 2006年5月23日 (UTC)

小小建议[编辑]

  • 管理员任期制讨论至此,许多人己发表意见,看得出您对制度的关注,但是否互相尊重一下。例如Wikipedia:对管理员的意见和建议# 我建议每半年改选管理员的三分之一中您提到某位用户素质很低,如此让人感到相当错愕,相信只是一时的意气用事,而不是您的一贯态度。个人看法与您不同,但也未曾针对您的论点来反驳。--Morning2k-|好说! 00:31 2006年5月24日 (UTC)
  • 您可能误会了,发起投票的部分我已充分表达意见,详见Wikipedia:投票/关于管理员任期的投票#一边倒啊!(5/23发表),并未质疑有关发起动机或针对特定管理员的问题。而上面的建议则是 5/24 偶然见到您对某 user (非管理员) 的反应似乎有点激动,提醒一下而已。我依然认为管理员状态类似于驾照,不需每若干年改选。我也见过某些管理员口气太冲,让人不舒服,这不妨以个案处理。--Morning2k-|好说!
Did you say "此外,有关此次的提案是否出于个案问题?" or not?--travel 16:52 2006年5月31日 (UTC)
  • Yes I did. It was just a question, not a conclusion. Cool down, I'm not against you. --Morning2k-|好说! 03:46 2006年6月1日 (UTC)

re:投票[编辑]

我个人并不以本名在网络上活动,我也非公众人物,如果你要以本名称呼,请公布您的姓名,谢谢。--KJ(悄悄话) 19:05 2006年5月31日 (UTC)

好的,我们来谈[编辑]

为了方便讨论的进行,避免留言的散乱,此事我以后都在我的讨论页上回复,请谅解。你可以将我的讨论页加入你的监视列表,这样你就能掌握更新状态了。以下言论在我的讨论页上也会有一份,所以你等一下可以删除这里的留言。

  1. 制度如何形成:制度是必要的,但很可惜的是,在WP上谈制度多半胎死腹中。我之前留言给你,怕你做白工,正是这个原因。看了大家之前对于罢免制度的意见,“怎么上来就怎么下去”这种简单的想法似乎很能得到共鸣,包括这次事件的主角阿儒。所以我倾向于直接经由相同的方法来进行罢免,简单、迅速、避开冗长无尽的制度面讨论。利用案例来一步步塑造制度成形,我觉得这是在WP上最有效的方法。
  2. 效果之有无:由于“怎么上来就怎么下去”这种方法是采“记名投票”,恐怕会让很多人不愿或不敢表态,但维基投票却不可能允许匿名投票,这是最大的技术问题,当然伴随而来的就是效果大打折扣。
  3. 我的意向:因为我不期待罢免案能有什么效果,所以我也不会把目标放在成功罢免上。我会把目标放在宣传效果,让WP的用户了解到哪些管理员可能是有问题的,“曾被提交罢免过”的记录可能会对有问题的管理员产生一些警惕效果。此事件是否要提升到罢免层次,端看之后的发展。我完全没有意愿当击倒阿儒的最后一拳,但我也不会犹豫在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给予最后一击。--百楽兔 14:20 2006年6月2日 (UTC)

RE:贝塞尔函数[编辑]

Sorry, I made a careless mistake. I've re-worded that sentence.

Thanks for your recommendation. MathWorld is one of my favorite websites. But I think if I write this article like that, no one will ever support me. And, I'm not a math major, writing such an article may be as an arduous task to me as to anyone else.

BTW: Semester final is approaching, and I'll very busy recently. If an overhaul is to be done, it may be at least one month away. --Sandycx (Talk)04:35 2006年6月3日 (UTC)

RE:请问您是如何快速地给很多人发消息的呢?[编辑]

[回复在这里] --Lorenzarius 10:39 2006年6月11日 (UTC)


我已经根据您提供的草稿发起了这次投票。我做的不好,请您对投票页进行修改,谢谢--五线谱(魔咒aP@P@) 07:01 2006年6月13日 (UTC)

很高兴您继续活跃[编辑]

您上次在我的讨论页说:“不过我还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以后会很少上网了,希望您能在wikipedia愉快。”本来担心您就此离去,幸好还是看到您活跃地在发言。尽管我们的意见常常是对立的,但是还是很高兴一起在为维基百科更好而努力。--mingwangx (talk) 07:42 2006年6月13日 (UTC)

我的伤人言语[编辑]

Travel您好,

您在我的讨论页中的留言我总结如下: 首先我的发言非常伤害了您,其次为什么我在一个关于民主管理的讨论中讥讽您并质问您的动机,最后我的言语自相矛盾。

假如我的总结不正确的话请更改。以下我对这三点一一回复,我从最后一点开始回复。

首先,我认为我的言语不自相矛盾。我鄙视不做事,只发表宏伟理论的人与我发表我个人的意见不矛盾。我对有些人看不起并不表示我不允许发表自己的意见。况且我从来没有说过我的见解就是最好的。在许多我的发言中我都特地强调这是我个人的意见,就是为了避免任何托大的印象。我个人的意见就是我个人的意见,不多也不少,别人有更好的意见我采纳,在维基百科我也从来没有做过凌驾于其他人之上的事情。所以,所有这个回复中我所写的,也都是我个人的意见。

其次,在互助客栈的讨论中,SL在提出这个讨论时第一句话就是,“得见travel很努力的争取一个民主制度,但吃力不讨好,我觉得很遗憾。”因此这个讨论是由您引起的。我怀疑您的动机,这一点至今未变。即使说您的动机不是要破坏维基百科,但是您自己承认您个人对维基百科的态度就是来玩玩,而您的玩的对象则是维基百科的方针和管理。我个人认为一个人以这样的态度来参加维基百科的方针和管理的讨论是非常不认真的。由于这个讨论是以此出发,因此整个讨论的基础就是玩,就是不认真的。我没有讥讽您,说玩是您自己说的,而且您后来重复说,这就是您对维基百科的看法。您不玩我们,但是玩维基百科的管理和制度,与玩这个社群有什么区别?这是我在这个讨论中质问您的动机的原因。

第三,如上所述,我不想讥讽您,我只不过引用了您自己的话,但是您觉得我是很伤了您了,对此我表示非常遗憾。--Wing 13:32 2006年6月13日 (UTC)

“毛语录”简转繁[编辑]

Travel您好
  条目中把简繁转换的目的只是为了方便编辑。若有问题的话我把条目内文转回简体字好了。说我自己吧,我真的看不惯简繁并集的内文,而且维基上的简繁转换也不完善。若有何冒犯的话先在此致歉! --羊男 14:06 2006年6月14日 (UTC) 已转回简体,再向您抱歉。--羊男 14:17 2006年6月14日 (UTC)

观音菩萨[编辑]

您好!关于这个的转换是因为我那时还不太熟悉维基的操作,且原条目内已有内容而无法移动到我认为较好的名称(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直接将其重定向了,当然我现在不会再使用这种作法。如果有造成不便之处,还请见谅,也多谢您的指正。--Iokseng (talk) 15:50 2006年6月14日 (UTC)

已回复。--Iokseng (talk) 12:34 2006年6月15日 (UTC)

提案人[编辑]

该投票提案人未经当事人同意,就把百无一用是书生、泗水大象、用心阁等当事人名字自行镶在该提案附议上,我是怕会混淆投票人意向,才予以删除。你可以去问问这三位,是否愿意成为提案人?除此,我在删除前,已经在互助客栈言明,你可前往浏览。如果你认为“未经当事人同意,就可以代予增列成提案人”是妥当的行为,你尽可以回复,将这些人的名字放回原位,我对此没有任何意见,谢谢。-winertai 01:35 2006年6月22日 (UTC)

你所说的那段讨论我见过。不过我还是认为,毕竟两者发言是不同场所。而此提案人未经当事人同意就列入“提出人”名单,本身就明显违规。我只是怕混淆投票意向,才将我认为的“冒名提案违规”部分删除,个人觉得并无失当之处。我还是重申,对此没有任何意见,如果任何人觉得我的删除不太好,我选择致歉,并请提案人或Travel兄径自回复。当初,提案人也不是没有通知任何人就加入了吗?再加一次何妨?-winertai 09:01 2006年6月22日 (UTC)
没问题,既然你这么说了,我就回复,我最懒与人争执。-winertai 09:17 2006年6月22日 (UTC)
不过,我还是觉得提案人或加上这些名字的你,应该有义务通知这些人,如果他们不同意,就应该随即拿掉。-winertai 09:23 2006年6月22日 (UTC)

劝告[编辑]

Travel兄,你似乎在态度上比其他改革派的缓和,因此我提出一点衷心建议。与其跟管理员或现有制度争讼,还不如建立几条冲撞现有制度或管理员制度的新条目(甚至特色条目)来对抗。我其实对维基某些制度或管理员也不是很服膺,只是觉得绕圈子吵啊吵,还不如写些新条目实在。个人浅见,言尽于此。我不擅于表达,这些争议,就此打住。-winertai 09:45 2006年6月22日 (UTC)

早前阁下留言给我去投票,我的现实的经验令我相信这样的投票只会变成另一种类官僚的程序,对实际的问题毫无帮助,所以我没投。从投票的意见看出现有的制度有能改善的情形。大家提出的建议可以接受的接受,不能的当没听到。要维基百科团体有进步,必定要人从内作出勇敢的决定。既然投票不行,实实际际做点事来冲现有制度比发动争讼来得更有益处。Winertai的方法是一个提议。早前我被朋友讽刺我上wikipedia过多,今天又被你在互助客栈求助里一激;以上我有点意气之言,不知所云。zzz....很困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UTC年号) 维基百科6年06月24日02:11 02:11 2006年6月24日 (UTC)

关于投票提案上的挂名[编辑]

基本上,我很讨厌浪费时间只是在些政策问题上绕呀绕的,却没有任何实际建树。因此,我连发起投票本身都不见得赞成了,何况还挂用我的名义去提案。--泅水大象 讦谯☎ 12:54 2006年6月22日 (UTC)

Re: Wikipedia:投票/规范对管理员的监督行为的投票[编辑]

我对此投票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多,印象中大概只曾留言一次,因此我认为并不适合担任提议人。谢谢。--encyclopedist (对话页) 17:43 2006年6月22日 (UTC)

Skype[编辑]

不知你是否有使用Skype?很多维基人使用Skype,你也可下载及申请一个Skype账号,加入中文维基百科的聊天室一起讨论。相信在Skype上能更互动及对问题更快得到回应。--encyclopedist (对话页) 19:31 2006年6月22日 (UTC)

规范场论[编辑]

Travel兄改得很棒啊!我不是学物理的,特别很多中文术语都是根据零星的记忆瞎想的,今后还要多请教。 :)--Ross 02:36 2006年6月23日 (UTC)

不要反复对一个条目进行小修改[编辑]

你在两小时内对世界遗产条目进行了几十次小修改,这样会对服务器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如果你对条目有较大修改请弄好了一次性上传,谢谢。--3dball 17:18 2006年6月23日 (UTC)

我的建议[编辑]

Travel兄你好,至今我一直没有在你提出的管理员退出机制的提议上发言,从立意上我并不反对你的提议。实际上,在你之前一年多,我也曾经提出过管理员退出机制的问题。但我也不完全赞同你讨论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对Wikipedia:投票/关于管理员任期的投票统计结果的解读。

辩论很容易伤害双方的感情,想必你现在心情并不舒畅。但我觉得继续争辩乃至投诉都不会有太多的结果。问题的症结在于你现在缺乏社群对你的信任。我觉得KJ的一番话很中肯:“大家来维基百科重点是写条目,讨论这些东西只是附属而已。要说互不信任,我的个人观点中,我很难信任那些对维基百科没有条目贡献、没有维护贡献、只会在talk页讨论的人。”

我的建议也很简单,就是多写写条目,并且坚持下来,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快就离开这里。--Mountain 17:25 2006年6月23日 (UTC)

我觉得自己宽宏大度一些会更好,不要太去较真。--Mountain 17:37 2006年6月23日 (UTC)

如果你确实证明自己可以为社群所信任,我想如果有人嘲讽你,他们也会后悔的,不必太在乎这些吧。--Mountain 17:51 2006年6月23日 (UTC)

你好[编辑]

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机置,记得以前应是用互助客栈来提出讨论。--ffaarr (talk) 00:35 2006年6月24日 (UTC)

回应[编辑]

收到你的两次留言,我在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已有回应。这里不重复了。zzz....很困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UTC年号) 威尔士朝维基百科6年06月25日00:45 00:45 2006年6月25日 (UTC)

关于“维基语录的合适”与否,我认为“话是我们两个在讲,但是听的却是一旁没出声的人们”是用来警惕大家在讨论的时候,会有不知名的第三者或批人士在旁听。至于“耻辱柱”的效果,我觉得我并没有将整个冲突放进去,只是这句,所以并没有令更多的人受到冲突的影响。
另外,在这次不幸的冲突后,阁下提出的自我封锁是不需要。封锁是避免破坏,不是惩罚错误。如果要惩罚错误和申请封禁的话,很多人都要被封禁。因为不少人士从错误中学习的。留意其他人的互动你会发现这点。欢迎你继续来维基百科。zzz....很困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UTC年号) 威尔士朝·津柏一世·维基百科6年06月30日02:46

Wikipedia:投票/规范对管理员的监督行为的投票[编辑]

对于注我的名字,我没什么意见。--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05:40 2006年6月27日 (UTC)

边缘在布袋戏的讨论[编辑]

维基的理念就是“参与者互相尊重、友爱”,我想这是所有的参与者的共识,真正的参与者也会理性的自觉地遵守。……wiki是和睦的地方,我把它看成是一种虔诚的宗教,也请大家认真的对待。

出处:(从边缘Talk:布袋戏的讨论)

我觉得边缘的留言很好,大家共同勉励吧。--Mountain 09:28 2006年7月1日 (UTC)

讨论页标点问题的回应[编辑]

首先谢谢您提出的意见。维基有关于编辑时使用标点符号问题的解释,请见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虽然里面没有明确说讨论时也要如此,但我只是建议讨论时用正确格式的标点,而并不像您说的“要求”。或者可以让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我尊重大家的意见。如有疑问,再请提出,谢谢。--氢氧化钠 NaOH 10:40 2006年7月1日 (UTC)

或许我过虑了。不过当初也是希望吧,看大家自己的喜好了。--氢氧化钠 NaOH 11:46 2006年7月1日 (UTC)

thank for Cheng Tso Hsin[编辑]

)--Smartneddy(Talk) 10:50 2006年7月1日 (UTC)
很早之前写的了,那时第一次写人物,写完了怎么看都不顺眼,也不知道怎么改,欢迎你积极修改:)--Smartneddy(Talk) 10:56 2006年7月1日 (UTC)

攻击性话语[编辑]

不知所云引用至百乐兔的言论,死不认错描述这讨论串的现实情况,气到是形容他穷追本人抗议言论的表现。这其中不见有攻击性用语。如果觉得死字不好听,我可以使用替换字。--阿儒 | 这里泡茶 16:32 2006年7月1日 (UTC)

笛卡尔[编辑]

修改好了,错误页面也删了。--ffaarr (talk) 11:21 2006年7月2日 (UTC)

特色条目评审[编辑]

关原之战的条目已经根据各人的意见修改了不少,望请您可以再次评价。--Flame 07:17 2006年7月11日 (UTC)

动员令[编辑]

多谢你的支持,补发动员令给你。

为了增加中文维基的条目数量,到8月1日为止,请每个维基人编辑至少2个新条目,条目必须符合维基的规则,内容至少要达到条目标准,不可以是小条目或小小条目。如果可能的话,请尽量提高所编写条目的质量,内容,甚至达到推荐新条目的水平。写成后请在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设内部连结。

现在有8万维基注册用户,只要有一部分人参与效果就很惊人。

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请将此动员令贴到至少2个还没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谢谢!

--真实事求是 16:50 2006年7月17日 (UTC)

啊!确实打错了字,万分抱歉。希望那位用户也能够谅解我的失误。--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0:55 2006年7月18日 (UTC)

关于中国大陆的行政区命名[编辑]

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因为数量众多,仅县级以上就有将近3000条,而且简称重名的现象很多,所以才有必要去统一命名。而其它国家的行政区因为条目数量并不多,重名也不多,所以命名的方式还是灵活使用吧。而对于历史地名,比如象“长沙郡”、“南海郡”、“桂林郡”这样会和现代地名简称重复的情况,我觉得也还是用全称好。--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3:40 2006年7月18日 (UTC)

Wikipedia:对管理员的意见和建议[编辑]

谢谢你的提醒。近来上来都是匆匆下线,抱歉。其实你也可以修改的,不需要一定等我上来。这样效率会更好。zzz....很困 找我 (UTC年号) 威尔士朝·津柏一世·维基百科6年07月18日12:49 12:49 2006年7月18日 (UTC)
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放松。zzz....很困 找我 (UTC年号) 威尔士朝·津柏一世·维基百科6年07月20日17:45

动员令[编辑]

为了增加中文维基的条目数量,到8月1日为止,请每个维基人编辑至少2个新条目,条目必须符合维基的规则,内容至少要达到条目标准,不可以是小条目或小小条目。如果可能的话,请尽量提高所编写条目的质量,内容,甚至达到推荐新条目的水平。写成后请在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设内部链接。

现在有8万维基注册用户,只要有一部分人参与效果就很惊人。

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请将此动员令贴到至少2个还没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谢谢! --小为 16:58 2006年7月18日 (UTC)

对你的回复[编辑]

本来我是不打算对你的留言进行回复的,但是看到你始终耿耿于怀,我可以跟你说两句。

  1. 有些事情属于话赶话,所以不能单独拿出一句话来如何如何。
  2. 我没有看到这些言语有针对你,当其他两个人在对话时,请不要对号入座
  3. 最后,如果你仍然愿意纠缠于此,我没有意见,只是不会再会你的留言,你说我学shizhao也好,学谁也好,都对我没有作用。

希望你能够在这里享受编写条目的快乐--用心阁(对话页) 02:41 2006年7月19日 (UTC)

关原之战特色条目评审[编辑]

本条目已经再次提交成Wikipedia:特色条目评选,今次的内容改进了不少,希望你可以给予意思或投票支持这个条目。--Flame 02:48 2006年7月22日 (UTC)

琉球群岛[编辑]

关于上次保护页面的事,麻烦你看看我对信陵使用户的留言。[2] --Gary Tse 16:12 2006年7月27日 (UTC)

留意你的发言[编辑]

你7月25日在互助客栈/其他 参与湖南大学的讨论发言不当。另在用户页上人身攻击,请删去人身攻击的内容。--Jasonzhuocn...._交流 18:42 2006年7月29日 (UTC)

为更和谐的维基社群而努力[编辑]

希望你以后无论在发言或自己的个人用户页上,用字遣词都不要带有攻击性、挑衅性或仇视性的字眼。大家都不愿见到充满着仇视的维基,建议阁下多作善意推定,假定大家都是善良的,从正面的角色出发。

另外,我已要求将你解封,希望很快就能再见到你,为维基多作正面的贡献。--encyclopedist (对话页) 16:09 2006年7月31日 (UTC)

thanks. --travel

签名[编辑]

1.你不应该创建傀儡账户;封禁是有原因的,创建新账户避过封禁是不诚实的行为。 2.不用四条波浪纹、写上其他账户名称,不算签名。-- tonync (talk) 00:08 2006年8月7日 (UTC)

我不是在执法,我只是在整理维基。签名定义早已有之,你实践了和定义不符的个人意见,而我放了相关标签标示,这无谓争辩。另外,凭过往经验,我不认为你指名的管理员会“摆出管理员的权威来威胁”用户。有具体投诉请你以事论事,冷静指出具体语句,社群会根据讨论共识处理。在自己用户页宣布“讨厌这些用户”无补于事。大家在维基都是在做公益事情,你说的“破坏法制”恐怕夸张了,请见维基百科社群不是……。再者,为了网上虚拟空间上的文字争议而大动肝火,实在无谓。近日我会放假,祝好。-- tonync (talk) 18:01 2006年8月7日 (UTC)

拉偏架[编辑]

  • 我看到你在影武者的留言,请问什么叫拉偏架?是讨好一边吗?还是??--winertai 17:48 2006年8月11日 (UTC)

关于植物属的新条目[编辑]

Travel兄,我发现您创立了很多关于植物的属的新条目,但内容都很少,只是提供了包含的物种和译名,没有外部链接、内部连接、类别、物种表格,我觉得与其新建这么多质量有问题的小条目,不如重点创建几个有实质内容的条目,不要过于追求数量。不知travel兄意下如何?--鸟甲 20:45 2006年8月12日 (UTC)

这些过短的条目尚未达到小作品的标准者,已经附上小小作品的标签,如果在期限内内容没有被增加的话,将有可能被删除。如果只是要做生物分类的工作,可以在维基物种[3]上进行,目前维基物种中文内容尚少,这些资料将会是很重要的内容。另外,在生物类辞条的编辑,请参考Wikipedia:专题/生物#模板使用制式的模板。--KJ(悄悄话) 06:20 2006年8月13日 (UTC)

我看到你对植物相关分类的修改了,还有一个地方可以改进,生物学中的学名应该用斜体表示,你可以使用工具列由左数来第二个icon来修改。维基百科内尚有许多过短的辞条需要关心,如果有余力欢迎帮忙添加Category:小小作品中的辞条。--KJ(悄悄话) 16:11 2006年8月13日 (UTC)

Travel兄干的不错,多谢多谢。--鸟甲 23:52 2006年8月13日 (UTC)

“二次动员令”正在筹备中﹐欢迎参与讨论[编辑]

多谢对“首次动员令”的支持,请到二次动员令互助客栈/其他参与讨论,另外请对动员令发表意见。--真实事求是 07:49 2006年8月13日 (UTC)

小小尊敬是大事[编辑]

很高兴Travel兄能在一些条目中支持我的观点。但感谢归感谢,也需要向Travel兄提点建议。先前看到Travel兄和虎儿有过争执。这是大陆和台湾维基人的通病。讨论归讨论,争执归争执。讨论可以以理服人,争执却不能过于激烈。Travel兄编辑了影武者用户的页面,略显不尊重其本人,希望能够和我一样,多多宽容看待这些容易激动的维基用户。信陵使 2006年8月13日

其实信陵使用户也是一样“容易激动”,何必只说我呢?--影武者 06:27 2006年10月4日 (UTC)

二次动员令[编辑]

为了增加中文维基的条目数量,8月15日到10月1日为止,请每个维基人编辑至少5个新条目,条目必须符合维基的规则,内容至少要达到条目标准,不可以是小条目或小小条目。如果可能的话,请尽量提高所编写条目的质量,内容,甚至达到推荐新条目的水平。写成后请在二次动员令设内部链接。

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请将此动员令贴到至少5个还没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就算不想参加编辑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成败关键之一,“首次动员令”效果不太大,就是因为没有在传播。

现在中文维基有9万注册用户,只要有4000人参加动员令,10月1日就会增加2万条目,意味着中文维基将迅速超越俄文维基,进而突破10万条目大关,而且是很漂亮的突破10万大关,因为增加的是有质量的条目,非滥竽充数者。请大家尽力帮忙完成这壮举。就算是新人,也不要害怕,尽量贡献新条目,若有问题就改正,参加这次动员令活动,或者可以让新人们更快的掌握如何编辑条目。

--真实事求是 13:55 2006年8月15日 (UTC)

使用中文维基人,希望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继续增加是件好事,但是本人认为应该“重质不重量”,不要硬是抢着中文条目的数量比其它语言版本还要多,必须注重条目的内容是否有内涵,太过“揠苗助长”就会“滥竽充数”,总是不太好的哦! //(^O^);;;

--影武者 10:30 2006年10月2日 (UTC)


欢迎你对旗帜列表条目提出修改意见[编辑]

旗帜列表条目已经提请Wikipedia:同行评审,欢迎你前往发表意见。谢谢!--Jason22(请留言) 13:05 2006年10月18日 (UTC)

谢谢。 --Wikiqebia 13:51 2006年11月20日 (UTC)

《》== 谢谢提醒 == 盎鲁效应失去了原记录(还好您找到了),而我又忘了这回事,我会回退个人页的条目记录的,感谢您!--春日 11:25 2006年11月23日 (UTC)

谢谢。发起投票已经宣布了他臭名昭著的行为引起一些人的反感,支持的人都与否并不表示对错属于谁,就像共产党革命还有更多人支持一样 --Wikiqebia 00:40 2006年11月24日 (UTC)

回应[编辑]

其实只是一个比喻,请不要介意,本人绝对没有对阁下不敬的意思。阁下不喜欢我可以修改一下。我只是好奇阁下对User:Louer有血海深仇吗?--すぐる@武蔵 13:30 2006年11月24日 (UTC)

我明白阁下意思,那么照阁下的意愿办,其实我只是好奇阁下如此明白事理但为何会投支持票?除血海深仇外我想不了其他。 --すぐる@武蔵 13:46 2006年11月24日 (UTC)

玩笑话,你也当真,呵呵。--farm (talk) 13:27 2006年11月25日 (UTC)

致歉[编辑]

  • 我对删除你留言事情致歉,经过互助客栈维基朋友的解释,我知道我这种行动错了。不过换角度来说,我确实不喜欢你说话方式和你每每碰及的政治条目。每每看到你伶牙俐齿的留言,我都拉肚子拉好几天,而我知道,这全都是我的错。如果可以,请你体谅我过敏体质,不要跑到我那边留言。当然,我这么说是有点强人所难,不过还盼您能手下留情。另外,如果你真的受不了了,铁定要留言在我那,我特地设了一个子页面来专门容纳你的留言,我会定期存档你的留言,这也因为我害怕你的‘采取因应’的恫吓所想到的两全其美方法,谢谢。最后,我个人诚挚的希望你能考虑去看一下心理医生,因为“看到别人动怒,就很爽”的心态,个人认为不是很正常。--winertai 15:15 2006年11月25日 (UTC)

你好,关于光呼吸比喻[编辑]

这句话你看来不止是读了,而且思考过(我感到很欣慰哦)。

首先请参看条目的插图1,来一点形象的认识。图中光呼吸是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的一条歧路,但最后还是回到了光合作用里。你可以将歧路的出现视作“次品”出现,而“殊途同归”的过程看作“次品的回收”。

第二,也是理论部分。光呼吸把光合作用的原料挪作他用,产生没用有毒的乙醇酸。植物当然不能等闲,回收势在必行,一举两得。一方面解毒,另一个方面可将毒素化为可用原料3磷酸甘油酸。人们把这整个过程(产生和回收)称作光呼吸。逻辑上也应是这样。呼吸,是投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不能有前者而没后者。你看看插图3,氧气在次品产生阶段就入座了,二氧化碳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呢?是在甘氨酸变丝氨酸的一步,别忘了,这是回收过程的一步啊。

次品的产生,其实只是在一个细胞器的一步反应。而回收过程则是涉及三个细胞器,8,9步的反应。其实,条目大部分内容都是写回收过程的。若光呼吸只是产生过程。我看我是没有什么办法写够篇幅去评特色的了。

万望你有问题的话,千万别犹豫,尽管问来,就如这一次。我回答,也是学习过程。借用德国人的话,没有笨问题,只有笨回答。还有谢谢你帮我去了两个大红条目哦。

dgg32 10:20 2006年11月28日 (UTC)dgg32

再解惑。[编辑]

你说的对。文中所说,抑制光呼吸主要指的是抑制次品产生。我在“光呼吸的人工抑制”一段也提到有人要抑制回收过程,不难理解,这会导致毒物次品的积聚,细胞功能肯定会失常。但是,光呼吸包括产生和回收这一点是没有错的。

dgg32 19:43 2006年11月28日 (UTC)dgg32

你说得有道理。[编辑]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要先组织一下表达。今天我要回家了。明天继续。

dgg32 20:02 2006年11月28日 (UTC)dgg32


对于昨天的问题,今天刚想到很重要的一点。[编辑]

昨天你提议,抑制光呼吸,应写明抑制光呼吸的废品产生部分。但是我说,就是抑制光呼吸废品回收部分,也能达到废品产生的目的,信不信?

听上去似很荒谬,只产生不回收只会导致废品越积越多。但是想一下,你跟我一起在一流水线上工作,你在上游,我在下游。你工作勤奋,速度快,我懒,慢,会发生什么事?你的部分早已完成,我嘛,慢吞吞。这样你也快不了,只能叉着手等。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你那部分的成品已到达你能承载的容量极限。你再快,没有位置去放成品,你一样要停手。

而且化学反应有一点非常关键,就是反应平衡。A→B,反应初,A的浓度大,不断转变为B。但B会通过逆反应返回A,只是开始的时候B的浓度比A低得多,反应趋势是A到B。但如果B的浓度足够大,B到A的反应发生得和A到B一样频繁,反应在宏观上就被停止了。

所以,你看,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反应:A→B→C。如果B→C很慢,甚至被抑制,B的浓度就会很高。A→B之间的反应就不能进行,只能维持在平衡状态。是不是很logic?

你会说,虽说A→B被抑制了,但B是有毒的啊,这样抑制下游,有意义吗?我只能说有部分意义,就是减少能量和原材料在这条破生产线上继续被挥霍下去。而且这种抑制下游的做法确实是有人在干的。请看“光呼吸的人工抑制”一节的第三尝试。但偷偷告诉你,这种尝试目前失败为主,个人认为还看不出有什么前途。

这样的回答希望你满意,欢迎继续提问。

dgg32 10:44 2006年11月29日 (UTC)dgg32

一些忠告[编辑]

近来看到你的发言(例如在Wikipedia:互助客栈),你将你个人的意气或怨气发表在意见和讨论中甚为不妥;你的态度令到一些本来对你没意见的人士也对你有意见(User:中华英雄)。对方对你的留言的解读比起你自己的发言正确与否在其他人对你的印象上来说更为重要。请你留意一下。我言尽于此;有意见可以发表,但请不要胡乱反驳这一篇留言,我不想跟人吵。再见。zzz....很困 找我 03:57 2006年12月1日 (UTC)

Travel你好。“关于您的意见”是指谁?我?起初我也不想深究,不过现在想起来有点不妥。我建议你改善印象,理性讨论;并不是找人麻烦:你在“有关页面保护的方针”好像离题又搞用心阁了。大家都是来wikipedia贡献的,过多的争吵只会影响讨论气氛。我来是澄清观点,不想吵也不想辩。再见。zzz....很困 找我 16:34 2006年12月2日 (UTC)(修订于16:37 2006年12月2日 (UTC))

关于道歉[编辑]

  • 没关系,反正我自认我也有语气上的过失,彼此彼此,在此也回个礼。--winertai 18:20 2006年12月1日 (UTC)
  • 方才看了互助客栈的你回应,我收回上面这段话。至于阁下那种骄慢且两套手法的致歉方式,我受不起。也请你如果可以,别打扰我的讨论页。--winertai 18:27 2006年12月1日 (UTC)

Re: 其他人的错你打算什么时候指出?[编辑]

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你是你,不要牵拖到别人。你也没有理由在这点上要求别人配合你。

如果你要吵架,请找别人,我的讨论页是交换意见的,不是拿来吵架的。请不要留言。谢谢。--cobrachen 18:21 2006年12月1日 (UTC)

关切您最近的争论[编辑]

看了您和其他人交流时的留言,感觉很真挚。我想因讨论维基或为条目争论,本身无错,但在思想上,或许争论的一方有极大蔑视对方的意思,所以在语言上伤人极重。这就要严重看待。对于因此类原因而发生的论战,那就要大书特书了。虽然我和这些用户发生过小的争论,好在没有过分的延及政治议题,努力将争论回归条目。这样即能平息争论,也是胜利的上上之策。如果为了政治性的蔑视言论和讥讽而争吵的话,就无穷无尽,也严重干扰了我们参与维基的热情。何必呢。这是我的一点建议。谨写于此。——信陵使 18:21 2006年12月4 日 (UTC)

邀请![编辑]

邀请您参加中文维基百科电子杂志编辑工作!

  尊敬的维基用户您好!感谢此前对中文维基百科电子杂志支持!但杂志自创刊便沉寂下来。我准备重启杂志编辑工作,希望继续协助!请您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为中文维基百科电子杂志担任编辑、校对等职务或为杂志提供稿件、约稿乃至建议和意见。

  现在,中文维基百科电子杂志已经进入重启阶段,希望您能够抽出时间到相关页面参与讨论。

  多谢。

  邀请人:中文维基百科电子杂志——信陵使 2009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