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討論:Travel/存檔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好,Travel!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邊緣o^-^o留言 15:05 2005年9月15日 (UTC)

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恭喜您!您最近建立或大幅改進的條目伯希和經推薦後,獲選於首頁作新條目展示。如果希望推薦其他您關注的條目,歡迎前往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提名。在您建立或大幅改進的所有條目中,總計有1篇條目獲推薦作首頁新條目展示。

1

對不起[編輯]

對不起冒昧恢復了您的用戶討論頁,其實討論頁是大家相互交流的地方,一片白白的,人家也不怎麼敢往上寫東西了啦:)主要是來感謝您在這麼短的參與時間內,就能夠作出這麼多的貢獻,上面管理員給加的新條目推薦模板是wiki社區表達的一種對您的感謝,我到現在還沒有呢,呵呵,好羨慕啊。其實參與這裡是一定要和大家交流的,您也許可以認識到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也許您可以在自己的用戶頁介紹下自己,或者寫下一些對想和您進行交流的用戶要說的話,當然也可以寫下「拒絕交流」這樣的話,讓別人能夠了解您的想法。總之這裡是自由的百科全書,祝您wiki愉快--邊緣o^-^o留言 10:52 2005年9月30日 (UTC)

抱歉[編輯]

我不希望三二六護台灣大遊行在發生消耗維基伺服器資源的編輯戰,您是否可以先閱讀一下下面模版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雖然一直聲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現在的台灣確實有一個政權存在,這個事實(即便是沒有主流承認的事實)是無法迴避的。維基上秉持「描述主張,尊重事實」,所以我希望您能夠在這個條目的對話頁與其它編輯者達成一個在編寫上而不是政治上的共識。--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4:59 2005年9月30日 (UTC)

犍陀羅[編輯]

是居魯士二世。犍陀羅條目的錯誤已改正。之所以發生問題是因為居魯士一世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王公(安珊王),以至於很多人把居魯士大帝當作一世(其實是二世)。參見居魯士條目。--Douglasfrankfort Usertalk 11:11 2005年10月1日 (UTC)

居魯士[編輯]

即使是英文版也會有錯誤的。參見居魯士一世條目[1],可見他在位是在前600~前580,而不是前558~前540。看來是寫錯了。--Douglasfrankfort Usertalk 15:10 2005年10月1日 (UTC)

也是道歉...[編輯]

Sorry...我也有錯...討論的用字遣詞都有欠理智。--台灣少年 11:54 2005年10月1日 (UTC)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編輯]

有時候回頭看看自己的行為,想不透自己當時為什麼會那樣作。常常只是一口氣,憋再那邊,不吐不快,然後就產生了摩擦跟爭吵。讓我們把歧見放下,共同為維基百科努力吧!--Theodoranian|虎兒 (talk) 16:56 2005年10月1日 (UTC)

呵呵,拍拍手,大家共同討論,共同編輯,這才是我想像的wiki喔,一團和氣的話,自己也挺有幸福感呢v(^^)v--邊緣o^-^o留言 13:20 2005年10月2日 (UTC)

問候下我的朋友:)[編輯]

看到您最近的參與的紀錄,感覺您已經比較熟悉這個環境了呢。其實大家只是來寫百科,來實現自己的大小夢想罷了,爭論只是為了百科的內容更出色更像一部百科全書,一些情緒的語言往往會換來大量的口水,對解決問題的作用反而幾乎沒有。其實我剛來的時候是挺莽撞的,見到來自台灣的參與者,就劈頭問人家是藍的還是綠的,呵呵,弄得人家都不好回答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意識形態,最好的情況就是相互尊重了,當初看到您和虎兒的爭論感覺挺不好插嘴的,因為大家都有自己不對的地方,之前虎兒的管理員身份可是普選得到的喔,大家都很認同他的一些做法,也往往疲於對付很多或是不了解或是刻意做一些不好的測試的參與者,相互維護都有些下意識的了,所以也請您理解當時的狀態。說起來,您一直的貢獻都蠻棒的,所以來給您打打氣,要知道wiki的一個原則就是大膽的編輯,但是也要謹慎考慮一些可能會引起爭執的問題啦。有事情,我頂您,呵呵,加油喔--邊緣o^-^o留言 14:58 2005年10月27日 (UTC)

用戶名更改完成[編輯]

--Wing 14:24 2006年1月5日 (UTC)

看到你分別建立了好幾種「某某茱萸」的條目,感覺很是不錯,向你表示感謝,不知道你如何找到這些資料並且維基化的。不過到底沒看明白茱萸這個條目寫的是誰。。。這幾種「xx茱萸」都是不同科的,如果不加辨析一起敍述不太合適吧。這也是爲什麽我原來給該成重定向頁的緣故。--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00:12 2006年1月6日 (UTC)

關於簡繁轉換問題[編輯]

要增加術語的繁簡轉換,可以到Wikipedia:繁簡體轉換請求中提出。管理員會不定期更新系統。至於User:Kasuga的行為違反了「尊重先前用戶的貢獻」這樣一個共識,我想你可以到他的對話頁和他提出,了解一下原因,也可以告知他這樣一個共識。最後,你還可以把這些條目移動回來,移動是每一個註冊用戶都可以進行的操作。最後,感謝你對管理員的信任,並把這件事情告訴我。如果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請到我的討論頁找我。謝謝。--用心閣(對話頁) 11:09 2006年1月12日 (UTC)

關於「重力」和「引力」的問題,在此說一下,這兩個詞不宜也不應該作繁簡轉換,因為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應混淆。請參見重力條目,裡面就有說明:「重力常與引力混淆,但它實際上是物體受引力的一個分力,它與物體所受向心力的矢量和是引力」。也就是說,引力包括重力。不能將兩者完全等同,否則就是混淆了物理學概念。因此,這種用法也應從物理學的概念角度上去解決,而不能只認為是繁簡的問題,除非是一些固定的用法。--Wengier留言) 18:24 2006年1月13日 (UTC)

我剛才就英文gravity的中文翻譯查了一下,首先根據大多數英漢詞典的翻譯,gravity的解釋均為「重力」或「地心引力」。隨後,我查閱了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通過的大陸中學物理教科書,其最後一頁的「部分中英文名詞對照表」中明確列出:「重力:gravity」。網上也有相關的物理專業詞彙對照,見這兒,裡面則列出:「gravity 重力」和「gravitation 引力」。可見,按照專業的物理學翻譯,gravity應為「重力」,而gravitation或attractive force才是「引力」。所謂引力,即萬有引力,可以指任何物體的引力。所謂重力,即地心的引力,也就是引力的一種。雖然通常所說的引力都是指的地球的引力,也就是重力,在許多情況下兩者所指往往相同,但兩者還是有一些不同之處,不能完全等同,「引力」的範圍要更廣一些(即所謂「萬有」)。當指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的時候,之前是用「重力」稱之,後來擴大了範圍使用「引力」,畢竟「重力」只是引力的一種,雖然是最常見的一種。相較於其它的條目,有關科學的條目(包括物理學條目)的編寫應更加嚴謹,絕不能出現概念混淆的情況。因此,其中的用詞應該以準確和清晰為最高原則。--Wengier留言) 23:02 2006年1月13日 (UTC)
Wengier大,請見我回在用心閣大討論頁的文章。基本上你引用的重力條目我覺得有問題,內容把重量概念換名叫重力,重量是個力沒錯,它是重力質量乘上重力場強度所得到的力(牛頓力學),但條目裡反而把它跟正確概念的重力混淆了。既然貴國教科書也正式用到重力來稱呼gravity(一如我所言,常常找到的中國資料也沒有統一名稱,常常一處是這種,一處是那種),我想你應該不會反對我用重力這個學界正式名稱來幫條目正名,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被Travel抹黑就是了。萬有引力這個通俗講法台灣也是有,但是中學以上教科書到學術探討都會用重力就是了。--春日 09:24 2006年1月14日 (UTC)

重力 vs 引力[編輯]

因為重力和引力在物理概念上有所不同,引力包括重力,但重力卻是引力的最常見形式,所以引出了一些問題。在中國大陸內,重力和引力的用法往往是有區分的,雖然許多情況下也通用。例如「引力波」和「重力波」都能見到,但前者為多;而在指gravity時則多用「重力」,如「反重力」等詞,則不會用「反引力」。不如這樣,學習此文中的做法,使用類似文中「引力波也稱重力波」這樣的用法。--Wengier留言) 20:07 2006年1月14日 (UTC)

就我目前看到各位的舉證,我覺得在中國大陸重力引力名詞沒有整合好而隨場合或隨人用。並不是說這兩個詞,意涵一個比另一個廣,而有一個包含另一個的現象,而真的是名詞沒有整合好。現前重力條目的內容其實是重量,而重量是個力,可能因為這樣而被當初創建者混淆,目前我也不敢去更動內容,怕又起糾紛。--春日 15:19 2006年1月15日 (UTC)
我支持「尊重先前用戶的貢獻」這一說法;另外我也看到Kasuga的解釋是「繁對簡是個多對一問題」,以避免轉換錯誤。在此需要了解的是,他所提到的這個轉換問題在這次討論中的具體所指。如果確實存在轉換問題,那麼這樣做也確是無奈之舉,可以接受;而如果轉換並沒有問題,而只是簡單的手工進行條目內容簡化或繁化的話,那就不太符合維基的有關精神和做法了。畢竟維基應當是分工協作的地方,大家應該相互尊重和諒解。--Wengier留言) 20:27 2006年1月14日 (UTC)
我所指的和那些條目並不一樣。我是說,原文是否確實存在因繁簡多對一而造成的轉換問題。如果是,在這種極特殊的情況下,可以接受。這在以前也有先例。但在其它情況下的不尊重以前版本的繁簡轉換,則屬於不正確的做法。--Wengier留言) 20:42 2006年1月14日 (UTC)
多對一的情況如簡體的「发」、「干」字,在繁體中文不同的場合下可分別為「發」、「髮」、「乾」、「幹」等,有時會自動轉換錯誤,修改轉換表也很難解決。在這些特殊情況下,如果確實需要而且大家也沒有意見的話,用繁體有時能避免一些問題。但在其它場合下,通常應按照維基的精神,尊重之前的作者的用法習慣。--Wengier留言) 20:55 2006年1月14日 (UTC)
我看了一下,物理學詞彙中應該很少有這種現象。--Wengier留言) 21:01 2006年1月14日 (UTC)
嗯,看來是的,除非他能提出證據來支持他的解釋。--Wengier留言) 21:06 2006年1月14日 (UTC)
上面Wengier大所言的應該是講同一件事,所以我一併寫在同一段。我先前要移動其實是因為系統問題。當條目已經用簡體建立了之後,系統不會自動建立簡繁標籤轉換,所以即使條目已經存在,只要對這條目做內部連結是打[[繁體條目標籤]],出來的會是繁體條目標籤,點進去出現的是編輯頁,裡面是編好的內容。這種情況上次討論過後,發覺只要將簡體條目標籤移動到文字一模一樣的繁體條目標籤,就可以解決了,所以我之前才會這樣一個一個移動,並且歷史與對話頁都有保留,沒有抹滅誰的貢獻;或許對簡體使用者,一個用繁體建立的條目也有這種情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移動是個現在可以解決的辦法。--春日 15:19 2006年1月15日 (UTC)
至於W大可能會錯意,認為科學名詞很少出現後母母后(用繁體看是後母母後)的情況,所以沒有需求。其實這是我針對系統另外常見狀況的一項提議,一旦採行了,很多繁簡轉換申請就變成不需要,可以拿掉。不過可能要請Zhengzhu大指導別人Wikipedia的繁簡系統code是長什麼樣?要怎麼改?--春日 15:19 2006年1月15日 (UTC)
如果您是指需要建立對應的繁簡體重定向頁的話,其實維基百科中已有相應的解法說明了,即兩次移動來建立繁簡體重定向。建議您看看這兒:Wikipedia:重定向#中文繁簡體問題。裡面提到以「沈阳」為例,先移到「瀋陽」,然後移回「沈阳」這種處理辦法,並說明了具體操作方法。這樣既解決了繁簡體自動重定向的問題,又尊重了條目的原作者,不失為一種最好的解決方法。您也可以參考一下。--Wengier留言) 17:04 2006年1月15日 (UTC)
是否可以移動到已存在條目(包括簡體條目變成了重定向頁,但仍存在)?先前系統資訊是說不行,但上述移回簡體的方式似乎與系統資訊不合。請再解釋一下。--春日 21:59 2006年1月15日 (UTC)
如果之前沒有編輯歷史或只有一次重定向的話應該是可以移回的,這時直接按照Wikipedia:重定向#中文繁簡體問題中所說的操作就可以了。如果因有編輯歷史導致經試驗後證實確實無法移回的話,可讓管理員幫忙進行移動。--Wengier留言) 22:07 2006年1月15日 (UTC)

Re:布袋戲[編輯]

謝謝,我剛從圖書館借了幾本布袋戲的書回來研讀,應該會以整理書上的資料為主。台灣這邊的資料主要都是以台灣的研究、發展為主,如果有更多中國大陸的資料,會讓這個條目更加齊全,不知道布袋戲在中國大陸盛不盛行?布袋戲在台現仍然是非常非常受歡迎的一種表演呢!--KJ(悄悄話) 17:50 2006年1月12日 (UTC)

電子伏[編輯]

  • 知道,不過只能說相當於,我去再改一下。ParadiseW 16:42 2006年1月15日 (UTC)

年代條目[編輯]

看過它們了,我現在先完成年號的條目。將來的將來才想吧。zzz....很睏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18:41 2006年1月17日 (UTC)

遲來的回應[編輯]

由於日前出國遊歷一陣子沒機會上網,您在1/13至14日時來訊詢問的事情,一直到現在才有辦法回應,請多包含。關於您所詢問的是,以維基的規範與習慣上來說,因為讓繁簡轉換時的重定向問題解決,適當的搬移條目是允許的,但搬移過後請記得將原條目搬回原本的版本。不過,這種搬移基本上只適用於繁體簡體的用字一樣,只是因為字碼不同所以需要繁簡來回搬移一趟後製造出適當的重定向連結。但,如果繁簡用字或用詞根本就不同,那就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情況,此時可以用重定向方便連結,但不應任意搬移條目。

中文維基百科的確有尊重條目創建者或主要貢獻者用詞習慣的規則,這條規則原本是在中文維基尚未有繁簡轉換乃至於T標籤、A標籤這些新創工具可以應用時,所發展出的規定,目前雖然透過轉換工具得以在版面上顯示出讀者個人喜好的用詞所以表面上的意義不大,但在文章實體的儲存上仍然適用。不過,這原則基本上是適用於「只因繁簡或地區用語不同而造成的譯名落差」之上,如果各用戶的用語落差起因於別種緣故,那就需要額外討論獲得共識,跟這尊重原創者的慣例不大相同了!

至於爭議主題的「重力」這話題,老實說,我並非物理專業(甚至很痛恨物理)也沒把握看得懂爭議重點何在,因此請原諒我不花時間再去追蹤或參與你們的討論。我相信在這幾天中應該有別的、更內行的管理員參與了討論與提出建議,希望他們的參與已經解決了你們的爭議!--泅水大象 訐譙☎ 11:48 2006年1月18日 (UTC)

傳統百科全書條目[編輯]

您最近將Wikipedia:維基百科缺少的傳統百科全書條目/中國大百科全書移動至Wikipedia:傳統百科全書條目/中國大百科全書,可是忘了將諸如Wikipedia:維基百科缺少的傳統百科全書條目/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移動至Wikipedia:傳統百科全書條目/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以致這些傳統百科全書的條目無法訪問。我已經修復了一部分,煩請您也來修復其他各卷,謝謝。--Wingchi 永志(留言) 17:27 2006年3月1日 (UTC)

餘弦定理[編輯]

繁體中文寫作「餘弦」,但簡體中文卻將所有的餘自動改換成「余」,更改之前有考慮過是否會變成台灣中心的寫法,但修改後事實證明如果您採用簡體模式瀏覽,是會自動改成您習慣顯示的「余」。而若不做這樣的更改,對繁體中文使用者讀者來說會是閱讀的困擾,我想這種修改應該是值得保留的。--Droxiang 18:14 2006年4月20日 (UTC)

因為余這個字在繁簡轉換過程產生極大的問題,您提出的那個轉換請求介面一直以來仍有許多字體無法解決,而且一旦余會自動轉換成「餘」仍然會產生許多問題,例如余光中人名之類的不能說轉就轉,不過我會去提交看看,但是我想這個更改實際上並不構成任何損失吧?--Droxiang 18:24 2006年4月20日 (UTC)

請問我應該將我的想法放在哪裡呢?Wikipedia:簡繁一多對應校驗表/余→余餘還是單純放在Wikipedia:繁簡體轉換請求--Droxiang 18:31 2006年4月20日 (UTC)

我並沒有「隨便」搬動條目!--Droxiang 18:34 2006年4月20日 (UTC)

已經張貼,謝謝您的各項提示與指導,若有其他建議事項歡迎隨時告知,謝謝!--Droxiang 18:43 2006年4月20日 (UTC)

條目評選[編輯]

歡迎到Wikipedia:條目評選湘潭評選。歡迎提出批評意見。--刻意 07:31 2006年4月23日 (UTC)

Re:順暢的彈劾和罷免機制[編輯]

我對你的意見十分認同,管理員由投票上任,也應由投票彈劾下台。可是,這種做法在中文維基百科上,好像得不到大眾的支持。我建議可提名某維基人出任管理員,亦同時可動議彈劾某管理員或投票通過不信任動議。--encyclopedist (對話頁) 17:02 2006年5月16日 (UTC)

支持你[編輯]

我在對管理員意見中,提出過,後來好像沒有人支持。就沒有在互助中心提交過。謝謝你,幫我表達了,我的意見。不過一直難獲保守派的支持,這部分保守派還是管理員中的大多數。--^-^夏目の雪^-^(魔咒aP@P@) 15:43 2006年5月18日 (UTC)

假如要投票,那麼現任管理員有沒有投票權?你認為呢?我認為他(她)們不享有,有關決定管理員的罷免和選舉投票的投票權,他(她)們只能做觀察員。很不對起,這幾天一直忙於現實生活,無法花取大量時間參加你的討論,但是支持你的想法。--^-^夏目の雪^-^(魔咒aP@P@) 10:09 2006年5月22日 (UTC)

令外現在發起投票,我感覺時機不適合,形勢對你不利啊!估計參加投票的有多少人?除了管理員和保皇派。等待好的時機,你已經在維基上掀起了一股民主風潮了,這位投票做好了良好的準備。--^-^夏目の雪^-^(魔咒aP@P@) 10:42 2006年5月22日 (UTC)

美國總統僅僅是一票啊!而假如要在中文維基投票,投票人中最少有一半將是管理員。怎麼把這些人掃除掉?呵!

好,你也給我充分的時間準備思考,我將會一直幫助你。--^-^夏目の雪^-^(魔咒aP@P@) 12:22 2006年5月22日 (UTC)

民主的百科全書[編輯]

對於管理員的討論,我認為有討論的空間。詳細的內容討論可以逐步的進行。--Jasonzhuocn...._交流 19:28 2006年5月18日 (UTC)


我的方案[編輯]

在決定管理員前途命運的投票上,管理員沒有投票權。ps:包括,關於我提出這個方案的投票。--^-^夏目の雪^-^(魔咒aP@P@) 13:05 2006年5月22日 (UTC)

剛才一直忙於和user:夏目,越忙的時候,越亂。這個方案,我不會添上去,只是在討論頁討論。--五線譜(魔咒aP@P@) 15:11 2006年5月22日 (UTC)

似乎規則是哪個方案得票多,就選哪個方案。[編輯]

規則應該是哪個方案的贊成票多於反對票,就採取哪個方案,最後可能出現同時採取2個以上的方案。--^-^夏目の雪^-^(魔咒aP@P@) 13:25 2006年5月22日 (UTC)

就像1,5方案,假如最後贊成票都多於反對票。那個獎項就可以做為鋪助規範管理員的行為啊!--^-^夏目の雪^-^(魔咒aP@P@) 13:36 2006年5月22日 (UTC)

好,這樣做,規則會簡單一些。--^-^夏目の雪^-^(魔咒aP@P@) 13:43 2006年5月22日 (UTC)

憑什麼我沒有投票權?[編輯]

在誰有投票權,誰沒有投票權的問題上,誰有發言權?--夏目 14:14 2006年5月22日 (UTC)

哪個規定合理麼? 誰批准通過的? 夏目(並非VVV)
你漏看了吧「下面是一個在維基百科上進行投票的指導方針,這些方針並未有任何約束力。」--夏目 (並非VVV) 14:22 2006年5月22日 (UTC)

鼓勵大家去投票[編輯]

我正在挨家拜訪,鼓勵大家去投票。不知道最後鼓勵到的維基人是投贊成票還是反對票。反正,我認為投票的最終結果不重要,每個人能夠允分地就這個問題,表明自已的立場,這是最重要的。對不起了!--五線譜(魔咒aP@P@) 15:41 2006年5月22日 (UTC)

關於投票[編輯]

既然沒有時間,我想大家都不會有太多的時間來投票和維護投票,就不要搞得太複雜,畢竟大家都是志願者。從我的經驗來說,過於龐大和複雜的計劃通常會隨著時間被人們遺忘,記住Keep it simple stupid.--用心閣(對話頁) 15:50 2006年5月22日 (UTC)

我目前還沒有興趣投票,晚了,睡覺吧。--用心閣(對話頁) 15:59 2006年5月22日 (UTC)

去說服大家[編輯]

travel兄的回答有點避重就輕,「我覺得沒有什麼非常大的麻煩,而且大家都選過,投一票的時間不過是幾十秒種,每個人隔好幾年花費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可以產生一個好的制度」,投票是沒什麼麻煩,但我提到的那些發起,組織,維護投票的工作麻不麻煩呢? 這個工作travel兄是不是願意承擔起來呢? 另外,這個制度好在哪裡,你還是沒有說明啊。--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5:34 2006年5月22日 (UTC)

趕快去那裡說服這位,某些人是跟著火勢著的。你去守住這裡,外面的我來做。--五線譜(魔咒aP@P@) 15:56 2006年5月22日 (UTC)

許多人都是以這樣投票會浪費時間和精力為名,去投反對票啊!--五線譜(魔咒aP@P@) 16:24 2006年5月22日 (UTC)

謝謝您的投票邀請[編輯]

不過,我還不是助理編輯吧... ???

Fumi 17:53 2006年5月22日 (UTC)

「我個人估計,應該會有天堂與地獄般的對比!」[編輯]

其實我講這句話不是妄言而是有根據的,您可以參考中文維基統計頁,注意看最活躍的50個維基人裡面,有幾個不是管理員?之所以會如此,起因於管理員候選人經常是由兩種類的人中間推舉出來的,一種是經常貢獻優秀作品獲得肯定的寫手型維基人,一種是經常參與公共事務或幫忙抓侵權、做分類的管理型維基人,或甚至是這兩類人的交集。基於這種原因,自然不難瞭解為何貢獻度最高的Top 50幾乎都會被選為管理員,導致管理員們所做出的貢獻度會遠遠超過其他非管理員的總貢獻度。另外我剛數了一下,在貢獻次數超過3000次的維基人裡面約有29個管理員,而根據Distribution of article edits over wikipedians這個表格的數據,編輯次數超過3000次的維基人有38個(注意這裡面有很多個是機器人而非真正的用戶),這38個用戶雖然只佔總用戶數量的0.6%,但卻貢獻了50.8%的編輯次數,換而言之,就算照比例分攤管理員也貢獻了整個中文版上約四成的編輯次數。如果真的拿貢獻度來當投票權重,只怕這您得召集超過30,000個以上的其他中文維基人一起來投票才有可能壓過這群管理員的意見,可見目前一人一票的投票方式,還算是有點虧待了既有的管理員們呢!--泅水大象 訐譙☎ 19:00 2006年5月22日 (UTC)

不大清楚一句敘述中文維基上主要貢獻度都集中在一小撮熱心耕耘者的形容,會如何牽扯到我個人的做人(更何況這句敘述有強而有力的數據統計作為支持,而不是無事起風造謠),可能是您對『做人』有與我截然不同的見解吧。不過其實也無妨,因為我並不大在乎您是否能接受我的做人,只要其他中文維基上那些那些我認同的維基人們能理解我的處事就好。--泅水大象 訐譙☎ 03:12 2006年5月23日 (UTC)

雖然我投反對票[編輯]

對於管理員要有任期,我非常反對,也會一直反對下去。因為在我的想法裡,管理員不過是被社群確認應該不會搗蛋因而可以開放更多編輯功能的一群使用者,根本沒有討論任期的必要。不過,您的努力很值得嘉許。如果可以,要麻煩您持續關注這件事,不要最後不了了之了(許多提議、投票和討論最終都在大家的興趣轉移之後不了了之)。我指的「持續」,不只是投票期間,還有投票結果出爐後的後續討論。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mingwangx (talk) 20:16 2006年5月22日 (UTC)

雖然......[編輯]

意見大致同上,雖然我投了反對票,不過,您的努力很值得嘉許。

一個群體有理性的異見者是好事,這個群體才不會陷入團體迷思

最後,希望這不會令你對維基灰心。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希望你能繼續對維基百科作出貢獻。--無墓孤魂 01:24 2006年5月23日 (UTC)

回應[編輯]

個人對這個投票尚沒有立場,感覺跟編寫一本百科全書沒有什麼重要聯繫,所以我不是很想去參加那個投票。非常抱歉。--學習第一|有事找我 05:35 2006年5月23日 (UTC)

關於我的反對意見[編輯]

首先,我提出的管理員人數問題,其實是基於主動提出管理員申請的人數少而又少這個事實。目前成爲管理員的主要驅動力在於維護維基百科的品質;但如果爲了定期選舉這類無關事務付出太多心力(若閣下有仔細研讀有關反對意見,則很容易明白很多人都有這方面的憂慮),則會對成爲管理員的意欲造成打擊,畢竟

多數管理任務無需管理員身份。但長此以往,必然造成管理員人手不足。

此外,維基百科的資源乃是無數善長仁翁捐獻得來,資源寶貴。當然用於討論並無不妥,但閣下把同一文章在許多用戶討論頁反復張貼,事實上是對服務器資源的濫用。請自覺停止這種行爲,如確有需要,建議你寫在自己的用戶頁子頁,然後加以鏈接即可。--地球發動機〠✆ - ✉✍) 06:41 2006年5月23日 (UTC)

離開一段時間[編輯]

因為學習的緣故,所以我要離開一段時間,最長可能是一個月。這期間,如果可能,我會儘可能上維基來幫助你的。完成規範對管理員的監督行為的投票。結果不重要,這個過程是最重要的。--五線譜(魔咒aP@P@) 10:35 2006年5月23日 (UTC)

小小建議[編輯]

  • 管理員任期制討論至此,許多人己發表意見,看得出您對制度的關注,但是否互相尊重一下。例如Wikipedia:對管理員的意見和建議# 我建議每半年改選管理員的三分之一中您提到某位用戶素質很低,如此讓人感到相當錯愕,相信只是一時的意氣用事,而不是您的一貫態度。個人看法與您不同,但也未曾針對您的論點來反駁。--Morning2k-|好說! 00:31 2006年5月24日 (UTC)
  • 您可能誤會了,發起投票的部份我已充分表達意見,詳見Wikipedia:投票/關於管理員任期的投票#一邊倒啊!(5/23發表),並未質疑有關發起動機或針對特定管理員的問題。而上面的建議則是 5/24 偶然見到您對某 user (非管理員) 的反應似乎有點激動,提醒一下而已。我依然認為管理員狀態類似於駕照,不需每若干年改選。我也見過某些管理員口氣太衝,讓人不舒服,這不妨以個案處理。--Morning2k-|好說!
Did you say "此外,有關此次的提案是否出於個案問題?" or not?--travel 16:52 2006年5月31日 (UTC)
  • Yes I did. It was just a question, not a conclusion. Cool down, I'm not against you. --Morning2k-|好說! 03:46 2006年6月1日 (UTC)

re:投票[編輯]

我個人並不以本名在網路上活動,我也非公眾人物,如果你要以本名稱呼,請公佈您的姓名,謝謝。--KJ(悄悄話) 19:05 2006年5月31日 (UTC)

好的,我們來談[編輯]

為了方便討論的進行,避免留言的散亂,此事我以後都在我的討論頁上回覆,請諒解。你可以將我的討論頁加入你的監視列表,這樣你就能掌握更新狀態了。以下言論在我的討論頁上也會有一份,所以你等一下可以刪除這裡的留言。

  1. 制度如何形成:制度是必要的,但很可惜的是,在WP上談制度多半胎死腹中。我之前留言給你,怕你做白工,正是這個原因。看了大家之前對於罷免制度的意見,「怎麼上來就怎麼下去」這種簡單的想法似乎很能得到共鳴,包括這次事件的主角阿儒。所以我傾向於直接經由相同的方法來進行罷免,簡單、迅速、避開冗長無盡的制度面討論。利用案例來一步步塑造制度成形,我覺得這是在WP上最有效的方法。
  2. 效果之有無:由於「怎麼上來就怎麼下去」這種方法是採「記名投票」,恐怕會讓很多人不願或不敢表態,但維基投票卻不可能允許匿名投票,這是最大的技術問題,當然伴隨而來的就是效果大打折扣。
  3. 我的意向:因為我不期待罷免案能有什麼效果,所以我也不會把目標放在成功罷免上。我會把目標放在宣傳效果,讓WP的用戶了解到哪些管理員可能是有問題的,「曾被提交罷免過」的記錄可能會對有問題的管理員產生一些警惕效果。此事件是否要提升到罷免層次,端看之後的發展。我完全沒有意願當擊倒阿儒的最後一拳,但我也不會猶豫在需要挺身而出的時候給予最後一擊。--百楽兎 14:20 2006年6月2日 (UTC)

RE:貝索函數[編輯]

Sorry, I made a careless mistake. I've re-worded that sentence.

Thanks for your recommendation. MathWorld is one of my favorite websites. But I think if I write this article like that, no one will ever support me. And, I'm not a math major, writing such an article may be as an arduous task to me as to anyone else.

BTW: Semester final is approaching, and I'll very busy recently. If an overhaul is to be done, it may be at least one month away. --Sandycx (Talk)04:35 2006年6月3日 (UTC)

RE:請問您是如何快速地給很多人發消息的呢?[編輯]

[回覆在這裡] --Lorenzarius 10:39 2006年6月11日 (UTC)


我已經根據您提供的草稿發起了這次投票。我做的不好,請您對投票頁進行修改,謝謝--五線譜(魔咒aP@P@) 07:01 2006年6月13日 (UTC)

很高興您繼續活躍[編輯]

您上次在我的討論頁說:「不過我還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以後會很少上網了,希望您能在wikipedia愉快。」本來擔心您就此離去,幸好還是看到您活躍地在發言。儘管我們的意見常常是對立的,但是還是很高興一起在為維基百科更好而努力。--mingwangx (talk) 07:42 2006年6月13日 (UTC)

我的傷人言語[編輯]

Travel您好,

您在我的討論頁中的留言我總結如下: 首先我的發言非常傷害了您,其次為什麼我在一個關於民主管理的討論中譏諷您並質問您的動機,最後我的言語自相矛盾。

假如我的總結不正確的話請更改。以下我對這三點一一回復,我從最後一點開始回復。

首先,我認為我的言語不自相矛盾。我鄙視不做事,只發表宏偉理論的人與我發表我個人的意見不矛盾。我對有些人看不起並不表示我不允許發表自己的意見。況且我從來沒有說過我的見解就是最好的。在許多我的發言中我都特地強調這是我個人的意見,就是為了避免任何托大的印象。我個人的意見就是我個人的意見,不多也不少,別人有更好的意見我採納,在維基百科我也從來沒有做過凌駕於其他人之上的事情。所以,所有這個回覆中我所寫的,也都是我個人的意見。

其次,在互助客棧的討論中,SL在提出這個討論時第一句話就是,「得見travel很努力的爭取一個民主制度,但吃力不討好,我覺得很遺憾。」因此這個討論是由您引起的。我懷疑您的動機,這一點至今未變。即使說您的動機不是要破壞維基百科,但是您自己承認您個人對維基百科的態度就是來玩玩,而您的玩的對象則是維基百科的方針和管理。我個人認為一個人以這樣的態度來參加維基百科的方針和管理的討論是非常不認真的。由於這個討論是以此出發,因此整個討論的基礎就是玩,就是不認真的。我沒有譏諷您,說玩是您自己說的,而且您後來重複說,這就是您對維基百科的看法。您不玩我們,但是玩維基百科的管理和制度,與玩這個社群有什麼區別?這是我在這個討論中質問您的動機的原因。

第三,如上所述,我不想譏諷您,我只不過引用了您自己的話,但是您覺得我是很傷了您了,對此我表示非常遺憾。--Wing 13:32 2006年6月13日 (UTC)

「毛語錄」簡轉繁[編輯]

Travel您好
  條目中把簡繁轉換的目的只是為了方便編輯。若有問題的話我把條目內文轉回簡體字好了。說我自己吧,我真的看不慣簡繁並集的內文,而且維基上的簡繁轉換也不完善。若有何冒犯的話先在此致歉! --羊男 14:06 2006年6月14日 (UTC) 已轉回簡體,再向您抱歉。--羊男 14:17 2006年6月14日 (UTC)

觀音菩薩[編輯]

您好!關於這個的轉換是因為我那時還不太熟悉維基的操作,且原條目內已有內容而無法移動到我認為較好的名稱(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直接將其重定向了,當然我現在不會再使用這種作法。如果有造成不便之處,還請見諒,也多謝您的指正。--Iokseng (talk) 15:50 2006年6月14日 (UTC)

已回復。--Iokseng (talk) 12:34 2006年6月15日 (UTC)

提案人[編輯]

該投票提案人未經當事人同意,就把百無一用是書生、泗水大象、用心閣等當事人名字自行鑲在該提案附議上,我是怕會混淆投票人意向,才予以刪除。你可以去問問這三位,是否願意成為提案人?除此,我在刪除前,已經在互助客棧言明,你可前往瀏覽。如果你認為「未經當事人同意,就可以代予增列成提案人」是妥當的行為,你儘可以回覆,將這些人的名字放回原位,我對此沒有任何意見,謝謝。-winertai 01:35 2006年6月22日 (UTC)

你所說的那段討論我見過。不過我還是認為,畢竟兩者發言是不同場所。而此提案人未經當事人同意就列入「提出人」名單,本身就明顯違規。我只是怕混淆投票意向,才將我認為的「冒名提案違規」部分刪除,個人覺得並無失當之處。我還是重申,對此沒有任何意見,如果任何人覺得我的刪除不太好,我選擇致歉,並請提案人或Travel兄逕自回覆。當初,提案人也不是沒有通知任何人就加入了嗎?再加一次何妨?-winertai 09:01 2006年6月22日 (UTC)
沒問題,既然你這麼說了,我就回覆,我最懶與人爭執。-winertai 09:17 2006年6月22日 (UTC)
不過,我還是覺得提案人或加上這些名字的你,應該有義務通知這些人,如果他們不同意,就應該隨即拿掉。-winertai 09:23 2006年6月22日 (UTC)

勸告[編輯]

Travel兄,你似乎在態度上比其他改革派的緩和,因此我提出一點衷心建議。與其跟管理員或現有制度爭訟,還不如建立幾條衝撞現有制度或管理員制度的新條目(甚至特色條目)來對抗。我其實對維基某些制度或管理員也不是很服膺,只是覺得繞圈子吵啊吵,還不如寫些新條目實在。個人淺見,言盡於此。我不擅於表達,這些爭議,就此打住。-winertai 09:45 2006年6月22日 (UTC)

早前閣下留言給我去投票,我的現實的經驗令我相信這樣的投票只會變成另一種類官僚的程序,對實際的問題毫無幫助,所以我沒投。從投票的意見看出現有的制度有能改善的情形。大家提出的建議可以接受的接受,不能的當沒聽到。要維基百科團體有進步,必定要人從內作出勇敢的決定。既然投票不行,實實際際做點事來衝現有制度比發動爭訟來得更有益處。Winertai的方法是一個提議。早前我被朋友諷刺我上wikipedia過多,今天又被你在互助客棧求助裏一激;以上我有點意氣之言,不知所云。zzz....很睏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UTC年號) 維基百科6年06月24日02:11 02:11 2006年6月24日 (UTC)

關於投票提案上的掛名[編輯]

基本上,我很討厭浪費時間只是在些政策問題上繞呀繞的,卻沒有任何實際建樹。因此,我連發起投票本身都不見得贊成了,何況還掛用我的名義去提案。--泅水大象 訐譙☎ 12:54 2006年6月22日 (UTC)

Re: Wikipedia:投票/規範對管理員的監督行為的投票[編輯]

我對此投票的來龍去脈了解不多,印象中大概只曾留言一次,因此我認為並不適合擔任提議人。謝謝。--encyclopedist (對話頁) 17:43 2006年6月22日 (UTC)

Skype[編輯]

不知你是否有使用Skype?很多維基人使用Skype,你也可下載及申請一個Skype帳號,加入中文維基百科的聊天室一起討論。相信在Skype上能更互動及對問題更快得到回應。--encyclopedist (對話頁) 19:31 2006年6月22日 (UTC)

規範場論[編輯]

Travel兄改得很棒啊!我不是學物理的,特別很多中文術語都是根據零星的記憶瞎想的,今後還要多請教。 :)--Ross 02:36 2006年6月23日 (UTC)

不要反覆對一個條目進行小修改[編輯]

你在兩小時內對世界遺產條目進行了幾十次小修改,這樣會對伺服器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如果你對條目有較大修改請弄好了一次性上傳,謝謝。--3dball 17:18 2006年6月23日 (UTC)

我的建議[編輯]

Travel兄你好,至今我一直沒有在你提出的管理員退出機制的提議上發言,從立意上我並不反對你的提議。實際上,在你之前一年多,我也曾經提出過管理員退出機制的問題。但我也不完全贊同你討論中的一些觀點,比如對Wikipedia:投票/關於管理員任期的投票統計結果的解讀。

辯論很容易傷害雙方的感情,想必你現在心情並不舒暢。但我覺得繼續爭辯乃至投訴都不會有太多的結果。問題的癥結在於你現在缺乏社群對你的信任。我覺得KJ的一番話很中肯:「大家來維基百科重點是寫條目,討論這些東西只是附屬而已。要說互不信任,我的個人觀點中,我很難信任那些對維基百科沒有條目貢獻、沒有維護貢獻、只會在talk頁討論的人。」

我的建議也很簡單,就是多寫寫條目,並且堅持下來,不要因為一時的不快就離開這裡。--Mountain 17:25 2006年6月23日 (UTC)

我覺得自己寬宏大度一些會更好,不要太去較真。--Mountain 17:37 2006年6月23日 (UTC)

如果你確實證明自己可以為社群所信任,我想如果有人嘲諷你,他們也會後悔的,不必太在乎這些吧。--Mountain 17:51 2006年6月23日 (UTC)

你好[編輯]

目前沒有一個明確的機置,記得以前應是用互助客棧來提出討論。--ffaarr (talk) 00:35 2006年6月24日 (UTC)

回應[編輯]

收到你的兩次留言,我在Wikipedia:互助客棧/求助已有回應。這裡不重覆了。zzz....很睏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UTC年號) 威爾斯朝維基百科6年06月25日00:45 00:45 2006年6月25日 (UTC)

關於「維基語錄的合適」與否,我認爲「話是我們兩個在講,但是聽的卻是一旁沒出聲的人們」是用來警惕大家在討論的時候,會有不知名的第三者或批人士在旁聽。至於「恥辱柱」的效果,我覺得我並沒有將整個衝突放進去,只是這句,所以並沒有令更多的人受到衝突的影響。
另外,在這次不幸的衝突後,閣下提出的自我封鎖是不需要。封鎖是避免破壞,不是懲罰錯誤。如果要懲罰錯誤和申請封禁的話,很多人都要被封禁。因爲不少人士從錯誤中學習的。留意其他人的互動你會發現這點。歡迎你繼續來維基百科。zzz....很睏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UTC年號) 威爾斯朝·津柏一世·維基百科6年06月30日02:46

Wikipedia:投票/規範對管理員的監督行為的投票[編輯]

對於注我的名字,我沒什麼意見。--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05:40 2006年6月27日 (UTC)

邊緣在布袋戲的討論[編輯]

維基的理念就是「參與者互相尊重、友愛」,我想這是所有的參與者的共識,真正的參與者也會理性的自覺地遵守。……wiki是和睦的地方,我把它看成是一種虔誠的宗教,也請大家認真的對待。

出處:(從邊緣Talk:布袋戲的討論)

我覺得邊緣的留言很好,大家共同勉勵吧。--Mountain 09:28 2006年7月1日 (UTC)

討論頁標點問題的回應[編輯]

首先謝謝您提出的意見。維基有關於編輯時使用標點符號問題的解釋,請見Wikipedia:格式手冊#標點符號。雖然裡面沒有明確說討論時也要如此,但我只是建議討論時用正確格式的標點,而並不像您說的「要求」。或者可以讓大家一起來討論這一問題,我尊重大家的意見。如有疑問,再請提出,謝謝。--氫氧化鈉 NaOH 10:40 2006年7月1日 (UTC)

或許我過慮了。不過當初也是希望吧,看大家自己的喜好了。--氫氧化鈉 NaOH 11:46 2006年7月1日 (UTC)

thank for Cheng Tso Hsin[編輯]

)--Smartneddy(Talk) 10:50 2006年7月1日 (UTC)
很早之前寫的了,那時第一次寫人物,寫完了怎麼看都不順眼,也不知道怎麼改,歡迎你積極修改:)--Smartneddy(Talk) 10:56 2006年7月1日 (UTC)

攻擊性話語[編輯]

不知所云引用至百樂兔的言論,死不認錯描述這討論串的現實情況,氣到是形容他窮追本人抗議言論的表現。這其中不見有攻擊性用語。如果覺得死字不好聽,我可以使用替換字。--阿儒 | 這裡泡茶 16:32 2006年7月1日 (UTC)

笛卡爾[編輯]

修改好了,錯誤頁面也刪了。--ffaarr (talk) 11:21 2006年7月2日 (UTC)

特色條目評審[編輯]

關原之戰的條目已經根據各人的意見修改了不少,望請您可以再次評價。--Flame 07:17 2006年7月11日 (UTC)

動員令[編輯]

多謝你的支持,補發動員令給你。

為了增加中文維基的條目數量,到8月1日為止,請每個維基人編輯至少2個新條目,條目必須符合維基的規則,內容至少要達到條目標準,不可以是小條目或小小條目。如果可能的話,請儘量提高所編寫條目的質量,內容,甚至達到推薦新條目的水平。寫成後請在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設內部連結。

現在有8萬維基註冊用戶,只要有一部份人參與效果就很驚人。

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請將此動員令貼到至少2個還沒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謝謝!

--真實事求是 16:50 2006年7月17日 (UTC)

啊!確實打錯了字,萬分抱歉。希望那位用戶也能夠諒解我的失誤。--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0:55 2006年7月18日 (UTC)

關於中國大陸的行政區命名[編輯]

中國大陸的行政區條目因為數量眾多,僅縣級以上就有將近3000條,而且簡稱重名的現象很多,所以才有必要去統一命名。而其它國家的行政區因為條目數量並不多,重名也不多,所以命名的方式還是靈活使用吧。而對於歷史地名,比如象「長沙郡」、「南海郡」、「桂林郡」這樣會和現代地名簡稱重複的情況,我覺得也還是用全稱好。--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3:40 2006年7月18日 (UTC)

Wikipedia:對管理員的意見和建議[編輯]

謝謝你的提醒。近來上來都是匆匆下綫,抱歉。其實你也可以修改的,不需要一定等我上來。這樣效率會更好。zzz....很睏 找我 (UTC年號) 威爾斯朝·津柏一世·維基百科6年07月18日12:49 12:49 2006年7月18日 (UTC)
我只是就事論事而已。放鬆。zzz....很睏 找我 (UTC年號) 威爾斯朝·津柏一世·維基百科6年07月20日17:45

動員令[編輯]

為了增加中文維基的條目數量,到8月1日為止,請每個維基人編輯至少2個新條目,條目必須符合維基的規則,內容至少要達到條目標準,不可以是小條目或小小條目。如果可能的話,請盡量提高所編寫條目的質量,內容,甚至達到推薦新條目的水平。寫成後請在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設內部連結。

現在有8萬維基註冊用戶,只要有一部份人參與效果就很驚人。

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請將此動員令貼到至少2個還沒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謝謝! --小為 16:58 2006年7月18日 (UTC)

對你的回覆[編輯]

本來我是不打算對你的留言進行回復的,但是看到你始終耿耿於懷,我可以跟你說兩句。

  1. 有些事情屬於話趕話,所以不能單獨拿出一句話來如何如何。
  2. 我沒有看到這些言語有針對你,當其他兩個人在對話時,請不要對號入座
  3. 最後,如果你仍然願意糾纏於此,我沒有意見,只是不會再會你的留言,你說我學shizhao也好,學誰也好,都對我沒有作用。

希望你能夠在這裡享受編寫條目的快樂--用心閣(對話頁) 02:41 2006年7月19日 (UTC)

關原之戰特色條目評審[編輯]

本條目已經再次提交成Wikipedia:特色條目評選,今次的內容改進了不少,希望你可以給予意思或投票支持這個條目。--Flame 02:48 2006年7月22日 (UTC)

琉球群島[編輯]

關於上次保護頁面的事,麻煩你看看我對信陵使用戶的留言。[2] --Gary Tse 16:12 2006年7月27日 (UTC)

留意你的發言[編輯]

你7月25日在互助客棧/其他 參與湖南大學的討論發言不當。另在用戶頁上人身攻擊,請刪去人身攻擊的內容。--Jasonzhuocn...._交流 18:42 2006年7月29日 (UTC)

為更和諧的維基社群而努力[編輯]

希望你以後無論在發言或自己的個人用戶頁上,用字遣詞都不要帶有攻擊性、挑釁性或仇視性的字眼。大家都不願見到充滿著仇視的維基,建議閣下多作善意推定,假定大家都是善良的,從正面的角色出發。

另外,我已要求將你解封,希望很快就能再見到你,為維基多作正面的貢獻。--encyclopedist (對話頁) 16:09 2006年7月31日 (UTC)

thanks. --travel

簽名[編輯]

1.你不應該創建傀儡帳戶;封禁是有原因的,創建新帳戶避過封禁是不誠實的行為。 2.不用四條波浪紋、寫上其他帳戶名稱,不算簽名。-- tonync (talk) 00:08 2006年8月7日 (UTC)

我不是在執法,我只是在整理維基。簽名定義早已有之,你實踐了和定義不符的個人意見,而我放了相關標籤標示,這無謂爭辯。另外,憑過往經驗,我不認為你指名的管理員會「擺出管理員的權威來威脅」用戶。有具體投訴請你以事論事,冷靜指出具體語句,社群會根據討論共識處理。在自己用戶頁宣佈「討厭這些用戶」無補於事。大家在維基都是在做公益事情,你說的「破壞法制」恐怕誇張了,請見維基百科社群不是……。再者,為了網上虛擬空間上的文字爭議而大動肝火,實在無謂。近日我會放假,祝好。-- tonync (talk) 18:01 2006年8月7日 (UTC)

拉偏架[編輯]

  • 我看到你在影武者的留言,請問什麼叫拉偏架?是討好一邊嗎?還是??--winertai 17:48 2006年8月11日 (UTC)

關於植物屬的新條目[編輯]

Travel兄,我發現您創立了很多關於植物的屬的新條目,但內容都很少,只是提供了包含的物種和譯名,沒有外部連結、內部連接、類別、物種表格,我覺得與其新建這麼多質量有問題的小條目,不如重點創建幾個有實質內容的條目,不要過於追求數量。不知travel兄意下如何?--鳥甲 20:45 2006年8月12日 (UTC)

這些過短的條目尚未達到小作品的標準者,已經附上小小作品的標籤,如果在期限內內容沒有被增加的話,將有可能被刪除。如果只是要做生物分類的工作,可以在維基物種[3]上進行,目前維基物種中文內容尚少,這些資料將會是很重要的內容。另外,在生物類辭條的編輯,請參考Wikipedia:專題/生物#模板使用制式的模板。--KJ(悄悄話) 06:20 2006年8月13日 (UTC)

我看到你對植物相關分類的修改了,還有一個地方可以改進,生物學中的學名應該用斜體表示,你可以使用工具列由左數來第二個icon來修改。維基百科內尚有許多過短的辭條需要關心,如果有餘力歡迎幫忙添加Category:小小作品中的辭條。--KJ(悄悄話) 16:11 2006年8月13日 (UTC)

Travel兄干的不錯,多謝多謝。--鳥甲 23:52 2006年8月13日 (UTC)

「二次動員令」正在籌備中﹐歡迎參與討論[編輯]

多謝對「首次動員令」的支持,請到二次動員令互助客棧/其他參與討論,另外請對動員令發表意見。--真實事求是 07:49 2006年8月13日 (UTC)

小小尊敬是大事[編輯]

很高興Travel兄能在一些條目中支持我的觀點。但感謝歸感謝,也需要向Travel兄提點建議。先前看到Travel兄和虎兒有過爭執。這是大陸和台灣維基人的通病。討論歸討論,爭執歸爭執。討論可以以理服人,爭執卻不能過於激烈。Travel兄編輯了影武者用戶的頁面,略顯不尊重其本人,希望能夠和我一樣,多多寬容看待這些容易激動的維基用戶。信陵使 2006年8月13日

其實信陵使用戶也是一樣「容易激動」,何必只說我呢?--影武者 06:27 2006年10月4日 (UTC)

二次動員令[編輯]

為了增加中文維基的條目數量,8月15日到10月1日為止,請每個維基人編輯至少5個新條目,條目必須符合維基的規則,內容至少要達到條目標準,不可以是小條目或小小條目。如果可能的話,請儘量提高所編寫條目的質量,內容,甚至達到推薦新條目的水平。寫成後請在二次動員令設內部連結。

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請將此動員令貼到至少5個還沒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就算不想參加編輯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首次動員令」效果不太大,就是因為沒有在傳播。

現在中文維基有9萬註冊用戶,只要有4000人參加動員令,10月1日就會增加2萬條目,意味著中文維基將迅速超越俄文維基,進而突破10萬條目大關,而且是很漂亮的突破10萬大關,因為增加的是有質量的條目,非濫竽充數者。請大家盡力幫忙完成這壯舉。就算是新人,也不要害怕,儘量貢獻新條目,若有問題就改正,參加這次動員令活動,或者可以讓新人們更快的掌握如何編輯條目。

--真實事求是 13:55 2006年8月15日 (UTC)

使用中文維基人,希望中文維基百科條目繼續增加是件好事,但是本人認為應該「重質不重量」,不要硬是搶著中文條目的數量比其它語言版本還要多,必須注重條目的內容是否有內涵,太過「揠苗助長」就會「濫竽充數」,總是不太好的哦! //(^O^);;;

--影武者 10:30 2006年10月2日 (UTC)


歡迎你對旗幟列表條目提出修改意見[編輯]

旗幟列表條目已經提請Wikipedia:同行評審,歡迎你前往發表意見。謝謝!--Jason22(請留言) 13:05 2006年10月18日 (UTC)

謝謝。 --Wikiqebia 13:51 2006年11月20日 (UTC)

《》== 謝謝提醒 == 盎魯效應失去了原記錄(還好您找到了),而我又忘了這回事,我會回退個人頁的條目記錄的,感謝您!--春日 11:25 2006年11月23日 (UTC)

謝謝。發起投票已經宣布了他臭名昭著的行為引起一些人的反感,支持的人都與否並不表示對錯屬於誰,就像共產黨革命還有更多人支持一樣 --Wikiqebia 00:40 2006年11月24日 (UTC)

回應[編輯]

其實只是一個比喻,請不要介意,本人絕對沒有對閣下不敬的意思。閣下不喜歡我可以修改一下。我只是好奇閣下對User:Louer有血海深仇嗎?--すぐる@武蔵 13:30 2006年11月24日 (UTC)

我明白閣下意思,那麼照閣下的意願辦,其實我只是好奇閣下如此明白事理但為何會投支持票?除血海深仇外我想不了其他。 --すぐる@武蔵 13:46 2006年11月24日 (UTC)

玩笑話,你也當真,呵呵。--farm (talk) 13:27 2006年11月25日 (UTC)

致歉[編輯]

  • 我對刪除你留言事情致歉,經過互助客棧維基朋友的解釋,我知道我這種行動錯了。不過換角度來說,我確實不喜歡你說話方式和你每每碰及的政治條目。每每看到你伶牙俐齒的留言,我都拉肚子拉好幾天,而我知道,這全都是我的錯。如果可以,請你體諒我過敏體質,不要跑到我那邊留言。當然,我這麼說是有點強人所難,不過還盼您能手下留情。另外,如果你真的受不了了,鐵定要留言在我那,我特地設了一個子頁面來專門容納你的留言,我會定期存檔你的留言,這也因為我害怕你的『採取因應』的恫嚇所想到的兩全其美方法,謝謝。最後,我個人誠摯的希望你能考慮去看一下心理醫生,因為「看到別人動怒,就很爽」的心態,個人認為不是很正常。--winertai 15:15 2006年11月25日 (UTC)

你好,關於光呼吸比喻[編輯]

這句話你看來不止是讀了,而且思考過(我感到很欣慰哦)。

首先請參看條目的插圖1,來一點形象的認識。圖中光呼吸是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的一條歧路,但最後還是回到了光合作用里。你可以將歧路的出現視作「次品」出現,而「殊途同歸」的過程看作「次品的回收」。

第二,也是理論部分。光呼吸把光合作用的原料挪作他用,產生沒用有毒的乙醇酸。植物當然不能等閒,回收勢在必行,一舉兩得。一方面解毒,另一個方面可將毒素化為可用原料3磷酸甘油酸。人們把這整個過程(產生和回收)稱作光呼吸。邏輯上也應是這樣。呼吸,是投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的過程,不能有前者而沒後者。你看看插圖3,氧氣在次品產生階段就入座了,二氧化碳是什麼時候出來的呢?是在甘氨酸變絲氨酸的一步,別忘了,這是回收過程的一步啊。

次品的產生,其實只是在一個細胞器的一步反應。而回收過程則是涉及三個細胞器,8,9步的反應。其實,條目大部分內容都是寫回收過程的。若光呼吸只是產生過程。我看我是沒有什麼辦法寫夠篇幅去評特色的了。

萬望你有問題的話,千萬別猶豫,儘管問來,就如這一次。我回答,也是學習過程。借用德國人的話,沒有笨問題,只有笨回答。還有謝謝你幫我去了兩個大紅條目哦。

dgg32 10:20 2006年11月28日 (UTC)dgg32

再解惑。[編輯]

你說的對。文中所說,抑制光呼吸主要指的是抑制次品產生。我在「光呼吸的人工抑制」一段也提到有人要抑制回收過程,不難理解,這會導致毒物次品的積聚,細胞功能肯定會失常。但是,光呼吸包括產生和回收這一點是沒有錯的。

dgg32 19:43 2006年11月28日 (UTC)dgg32

你說得有道理。[編輯]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要先組織一下表達。今天我要回家了。明天繼續。

dgg32 20:02 2006年11月28日 (UTC)dgg32


對於昨天的問題,今天剛想到很重要的一點。[編輯]

昨天你提議,抑制光呼吸,應寫明抑制光呼吸的廢品產生部分。但是我說,就是抑制光呼吸廢品回收部分,也能達到廢品產生的目的,信不信?

聽上去似很荒謬,只產生不回收只會導致廢品越積越多。但是想一下,你跟我一起在一流水線上工作,你在上游,我在下游。你工作勤奮,速度快,我懶,慢,會發生什麼事?你的部分早已完成,我嘛,慢吞吞。這樣你也快不了,只能叉著手等。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你那部分的成品已到達你能承載的容量極限。你再快,沒有位置去放成品,你一樣要停手。

而且化學反應有一點非常關鍵,就是反應平衡。A→B,反應初,A的濃度大,不斷轉變為B。但B會通過逆反應返回A,只是開始的時候B的濃度比A低得多,反應趨勢是A到B。但如果B的濃度足夠大,B到A的反應發生得和A到B一樣頻繁,反應在宏觀上就被停止了。

所以,你看,如果有一個這樣的反應:A→B→C。如果B→C很慢,甚至被抑制,B的濃度就會很高。A→B之間的反應就不能進行,只能維持在平衡狀態。是不是很logic?

你會說,雖說A→B被抑制了,但B是有毒的啊,這樣抑制下游,有意義嗎?我只能說有部分意義,就是減少能量和原材料在這條破生產線上繼續被揮霍下去。而且這種抑制下游的做法確實是有人在干的。請看「光呼吸的人工抑制」一節的第三嘗試。但偷偷告訴你,這種嘗試目前失敗為主,個人認為還看不出有什麼前途。

這樣的回答希望你滿意,歡迎繼續提問。

dgg32 10:44 2006年11月29日 (UTC)dgg32

一些忠告[編輯]

近來看到你的發言(例如在Wikipedia:互助客棧),你將你個人的意氣或怨氣發表在意見和討論中甚爲不妥;你的態度令到一些本來對你沒意見的人士也對你有意見(User:中華英雄)。對方對你的留言的解讀比起你自己的發言正確與否在其他人對你的印象上來説更為重要。請你留意一下。我言盡於此;有意見可以發表,但請不要胡亂反駁這一篇留言,我不想跟人吵。再見。zzz....很睏 找我 03:57 2006年12月1日 (UTC)

Travel你好。「關於您的意見」是指誰?我?起初我也不想深究,不過現在想起來有點不妥。我建議你改善印象,理性討論;並不是找人麻煩:你在「有關頁面保護的方針」好像離題又搞用心閣了。大家都是來wikipedia貢獻的,過多的爭吵只會影響討論氣氛。我來是澄清觀點,不想吵也不想辯。再見。zzz....很睏 找我 16:34 2006年12月2日 (UTC)(修訂於16:37 2006年12月2日 (UTC))

關於道歉[編輯]

  • 沒關係,反正我自認我也有語氣上的過失,彼此彼此,在此也回個禮。--winertai 18:20 2006年12月1日 (UTC)
  • 方才看了互助客棧的你回應,我收回上面這段話。至於閣下那種驕慢且兩套手法的致歉方式,我受不起。也請你如果可以,別打擾我的討論頁。--winertai 18:27 2006年12月1日 (UTC)

Re: 其他人的錯你打算什麼時候指出?[編輯]

我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你是你,不要牽拖到別人。你也沒有理由在這點上要求別人配合你。

如果你要吵架,請找別人,我的討論頁是交換意見的,不是拿來吵架的。請不要留言。謝謝。--cobrachen 18:21 2006年12月1日 (UTC)

關切您最近的爭論[編輯]

看了您和其他人交流時的留言,感覺很真摯。我想因討論維基或為條目爭論,本身無錯,但在思想上,或許爭論的一方有極大蔑視對方的意思,所以在語言上傷人極重。這就要嚴重看待。對於因此類原因而發生的論戰,那就要大書特書了。雖然我和這些用戶發生過小的爭論,好在沒有過分的延及政治議題,努力將爭論回歸條目。這樣即能平息爭論,也是勝利的上上之策。如果為了政治性的蔑視言論和譏諷而爭吵的話,就無窮無盡,也嚴重干擾了我們參與維基的熱情。何必呢。這是我的一點建議。謹寫於此。——信陵使 18:21 2006年12月4 日 (UTC)

邀請![編輯]

邀請您參加中文維基百科電子雜誌編輯工作!

  尊敬的維基用戶您好!感謝此前對中文維基百科電子雜誌支持!但雜誌自創刊便沉寂下來。我準備重啟雜誌編輯工作,希望繼續協助!請您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為中文維基百科電子雜誌擔任編輯、校對等職務或為雜誌提供稿件、約稿乃至建議和意見。

  現在,中文維基百科電子雜誌已經進入重啟階段,希望您能夠抽出時間到相關頁面參與討論。

  多謝。

  邀請人:中文維基百科電子雜誌——信陵使 2009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