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恆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趙恆惕
性別
出生1880年12月25日
 大清湖南省衡州府衡山縣
逝世1971年11月23日(1971歲—11—23)(91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
國籍 中華民國
別名趙夷午、趙彝五
教育程度武昌方言學堂
東京振武學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炮科
職業軍人、政治人物
活躍時期20世紀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信仰佛教
經歷
  • 同盟會
    主辦廣西陸軍小學堂
    廣西常備軍協統、廣西督練公所會辦
    辛亥革命左翼軍總司令
    南京第8師第16旅旅長
    湘軍第一師師長、代督軍
    湘軍總司令、湖南省長
    退居上海
    軍事委員會軍事參議官
    湖南省臨時參議會議長
    湖南省參議會主席
    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總統府資政
代表作

趙恆惕(1880年12月25日—1971年11月23日),字夷午彝五,號炎午湖南衡山人。1920~1926年湖南軍政首領,聯省自治擁護者。二次革命和國民黨內反孫中山派系的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編輯]

  • 1904年武昌方言學堂畢業,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振武學校
  • 1905年加入同盟會黃興鐵血丈夫團
  • 1906年: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 1908年: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炮科畢業,同期同學中有唐繼堯閻錫山程潛李烈鈞等人。
  • 1909年回國,隨蔡鍔主辦廣西陸軍小學堂,歷任廣西常備軍協統、廣西督練公所會辦。
  • 1911年:辛亥革命後,趙恆惕率新軍擁立廣西巡撫兼湖南同鄉沈秉堃宣布獨立。旋隨沈秉堃率部北上,馳援武漢,黎元洪任命為左翼軍總司令,駐孝感,與南下之清軍對峙。
  •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任南京第8師第16旅旅長,受黃興之命率兵返湘協助湖南都督譚延闓遣散湖南民軍。
  • 1913年追隨譚延闓參加二次革命,率師攻鄂,旋被袁世凱派遣入湘的湯薌銘俘獲,押解入京判刑10年。
  • 1915年經黎元洪、蔡鍔等具保,獲釋出獄。次年,回湖南,任湘軍第一師師長,嗣後代督軍。
  • 1917年7月底,趙恆惕與零陵鎮守使劉建藩,以及派駐衡陽的第二旅旅長林修海聯名通電,率領湘西24縣宣布獨立護法。當時趙恆惕父親剛去世,趙恆惕辦完喪事立即投入護法戰爭,7與與劉建藩在衡山萱洲河一帶列陣禦敵,擊敗北軍王汝賢、范國璋等部。是年冬,趙恆惕率部屯駐岳州。
  • 1920年6月,與譚延闓同盟,驅離由北京國民政府擁戴的皖系軍人,湖南督軍張敬堯
11月,擊敗湖南省督軍兼省長譚延闓,成為湘軍總司令兼湖南省長。
12月,召開湖南省議會,積極倡議聯省自治,創製「省憲」。
  • 1921年4月6日,被湖南省議會選為省長。
7月至10月,與李書城合作發兵湖北督軍兼民政長王占元,該役稱援鄂戰爭,王占元兵敗下野,逃往天津
1月7日,趙恆惕主持的湖南省全民直選的競選活動正式開始。
3月30日全省75縣選出議員163人。
5月1日,湖南第一屆省議會自行集會。
9月10日全省縣議員投票選舉,趙恆惕高票當選為省長,就任由《湖南省憲法》所產生的中國首位間接「民選省長」。
7月,加大司法經費的投入,並分三期普設法院。
8月25日,趙恆惕所轄部隊與譚延闓部隊在湖南省交戰,為譚趙之戰
11月7日,譚趙之戦結束,趙得到吳佩孚部隊增援,趙恆惕鞏固其於湖南的統治者地位。
  • 1925年3月2日,趙恆惕又主持制定對軍額進行限制的新編制,並決定舉行第一屆縣知事考試。
庇護因第2次直奉戰爭下野的吳佩孚。
  • 1926年春,湖南省第四師師長唐生智起兵反趙,進逼長沙。趙恆惕3月12日凌晨辭職離開長沙,通電下野,避居上海。
  • 1937年4月。因中日關係緊張,趙恆惕由上海返回湖南,參加抗日活動。7月趙恆惕致函蔣介石,建議堅持長期抗戰。
11月受湖南省政府聘請擔任新成立的湖南省軍事參議會議長
  • 1939年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上將軍事參議官,8月出任湖南省臨時參議會議長。
  • 1944年日本人密遣在上海開酒家的趙某來湖南勸說趙恆惕在武漢組建偽政府。恆惕聞之大怒,怒斥說客趙某無恥,並將其捆送政府嚴辦。[1]
  •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籍湖南省衡山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 1949年去英屬香港,後去台灣,1960年在台灣任總統府資政。 晚年信佛。

相關人物[編輯]

四大師長[2]:趙恆惕主政湖南省時主要的軍事左右手
賀耀組(湘軍第1師師長)
魯滌平(湘軍第2師師長)
葉開鑫(湘軍第3師師長)
唐生智(湘軍第4師師長)

注釋與參考文獻[編輯]

  1. ^ 歷史拐點處的記憶-1920年代湖南的立憲自治運動 何文輝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1-1
  2. ^ 趙恆惕與湖南省憲運動 劉建強 2010年3月 炎黃春秋網刊外稿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