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誥

大明總督漕運都察院右都御史
籍貫 河南汝寧府西平縣
字號 字公遇
出生 弘治十一年(1498年)八月二十日
逝世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月
配偶 娶李氏
親屬 (子)胤淇
出身
  • 嘉靖二年癸未科進士出身

王誥(1498年—1557年),字公遇,號棠溪,河南汝寧府西平縣(今駐馬店市西平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官至漕運總督

生平[編輯]

河南鄉試第三十五名,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二百九名,廷試三甲二百二十四名進士。授行人司行人,遷戶部郎中,出為大同府知府,升山西按察司副使,整飭薊州,轉陝西布政使司右參政。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九月擢都察院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升右副都御史,巡撫如故。三十四年六月升南京戶部右侍郎、總督南京糧儲,三十五年二月浙直總督侍郎楊宜剿倭兵敗被革職,王誥被吏部尚書李默推舉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南直隸浙福等處軍務,而首輔嚴嵩、侍郎趙文華則屬意胡宗憲,遂攻擊李默殿試策題有謗訕之言,李默被下獄,王誥回任舊職,由胡宗憲出任浙直總督。

三十六年三月改任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時值倭寇猖獗,內外戒嚴,王誥疏請旗牌,節制兵馬,保江淮安寧。獲得朝廷嘉獎。十月忽然病發去世,賜祭葬。《汝寧府志》有傳[1]

著作[編輯]

所著有《河西稿》《淮南奏議》《東隅集》等。

家族[編輯]

曾祖王聰,贈衛經歷。祖父王清,衛經歷。父王志德,教諭。母李氏。重慶下。弟王訓、王訥[2]

參考文獻[編輯]

  1. ^ 《汝寧府志》: 王誥,字公遇。嘉靖癸未進士,授行人,遷戶部郎中。屬大同兵變,擇廷臣有文武才者出守。誥受命,遂單車就道,計擒首亂兩人,余悉相機撫定,邊鎮以安。紀功者疏其勞,詔蔭一子汝寧所世襲百戶。升山西副使,整飭薊州,尋擢僉都御史,巡撫甘肅。練士馬,增城堡,為綢繆計。敵兵入犯,率兵擒斬,首功百九十餘,受白金、文綺之賜。累遷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兼撫淮南地方。時值倭蠻猖獗,內外戒嚴,隨疏請旗牌節制兵馬,諸將用命,江淮以寧。捷聞,上復賜金幣獎勞。忽感疾,卒。上震悼,賜祭葬如例。所著有《河西稿》《淮南奏議》《東隅集》等書。
  2.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嘉靖二年癸未科進士登科録》 
  • 《國朝獻徵錄》,資政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棠溪王公誥墓表(林庭機)
官銜
前任:
秦鎬
明朝大同府知府
嘉靖年間
繼任:
張鎬